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宋楚瑜展现政坛“关键少数”力量 再次单挑国民党

2011年07月25日 09:12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资料图:宋楚瑜。

  与李登辉从“情同父子”到“形同陌路”,与陈水扁从“冰炭不同”到“扁宋会”,与马英九从“同门为官”到“相见不如不见”……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近30年来与台湾当局多个领导人的互动波澜起伏,自2000年以来,在台湾政坛上屡战屡败但成为“关键少数”,位置微妙。

  近期,在沉寂多时后,宋楚瑜再次登上岛内各大媒体的版面,展现出台湾政坛上“关键少数”的力量,续写与李登辉、马英九等政治人物的剧情。

  语带玄机听者众

  说话真是一门艺术,如何让人听见、如何让人听懂或听不懂、如何让说出的话赚回最大收益,都大有讲究。宋楚瑜自7月中旬重回人们视线,缘于他出面喊话“亲民党在明年的‘立委’选举中绝不缺席”。亲民党与国民党同出一源,选票同在一门,这句话意味着国民党选情将大受冲击,马英九如何化解这一潜在危机值得注意,“马宋会”的哥德巴赫猜想浮上台面。但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宋及其子弟兵不断放话,宋将老帅出征,选“立委”、选领导人都是选项,这句话埋下更多玄机。宋楚瑜不点破谜底,而是再次挑战听者的想象力:“如果我到花莲选‘立委’,你看有票没票?”曾经是亲民党的花莲县县长傅昆萁,其政治命运和宋楚瑜高度相近,都曾被赶出国民党大门后独立参选。傅昆萁马上站出来表态支持宋楚瑜到花莲选区参选“立委”。连李敖也被拉入这个话题,关于他将与宋搭档参选台当局领导人的剧情也被“泄露”。

  就是这一串的放话,因为事关利害,玄机太重,在短短的几天内,把宋楚瑜推向与马英九并肩的位置,马宋会与不会成为政坛的焦点。虽然2006年宋楚瑜参选台北市长惨败后宣布退出政坛,虽然亲民党大批骨干重回国民党,宋楚瑜无兵无将无粮饷,亲民党面临泡沫化绝境,但宋楚瑜在2012年选举中仍有“最后一根稻草”的关键少数力量,此时不使杀手锏就将坐失机会。

  命运如坐过山车

  宋楚瑜的政治命运如坐过山车般大起大落,出身“高干”,留学美国,未毕业就被选中做蒋经国的英文秘书,36岁出任“新闻局长”,有明星气质的国民党中央秘书长,在蒋经国官邸自由出入,如事遇紧急,只有他一人敢在深夜把蒋经国叫醒。蒋经国去世后,国民党接班人内斗激烈,宋楚瑜选择站在李登辉一边,临门一脚把李登辉推上党主席的宝座。

  这些还属“深宫”内的光环,宋楚瑜的政治巅峰是李登辉执政时期任台湾省主席,他是唯一走遍台湾309个乡镇的官员,深入基层,现场办工,行事作风犹如蒋经国再现,穿同一款的夹克,用同样的道别手式,在田间接过水来就喝,在路边摊端过碗来就吃,宋省长的口碑在民间叫响。记者两年前在南投县一个山村采访时,有村民指着一座小拱桥告诉记者,这就是宋省长到他们村时,听说每遇大雨,此处不能通行,于是现场拍板拨款建造此桥。更令村民口口相传的是,他第二次到此村时,开口就问桥建得如何,其效率与记忆力的确过人。

  宋楚瑜在享受百姓爱戴的同时,犯了功高盖主的忌讳,其政治理念也与李登辉内心盘算的“台独”路线格格不入。李登辉使出一招“冻省”,结束台湾省的运转,把省长束之高阁。

  被迫单挑情何堪

  1996年和2000年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宋楚瑜虽然民调支持率最高,但在国民党内受到压制不被提名。心有不甘的宋楚瑜1999年提出超党派参选,背上分裂国民党的罪名,被李登辉开除出党。2000年,他独立参与“大选”,首次挑战国民党参选人连战,并吸走不少选票,结果以很小差距败选,也令国民党在台湾首次失去政权。昔日同党同志两败俱伤,民进党参选人陈水扁捡了便宜,宋楚瑜得不到国民党的原谅,想必自己也是情何以堪!

  接下来,宋楚瑜重拾余威组建亲民党,并在2001年“立委”选举中大获全胜,赢了46席,成为台湾第三大政党。获胜后,宋楚瑜即迈出国亲合作的一步,配合国民党,在接下来的很多场选举中不推出参选人,并在2004年后放手让亲民党骨干重回国民党选举。

  在“国亲合”的过程中,亲民党和宋楚瑜的个人政治前途危机显现,宋楚瑜面临无立锥之地。此次表态出征2012,虽然表面上政治实力不足,但在马英九和蔡英文目前相持不下的情况下,一根稻草的分量也能改变格局。此时,宋楚瑜站到台前不禁让人体会到“关键少数”的关键作用。

  目前,宋楚瑜再次单挑国民党,国民党如何应对、争取这一“关键少数”的确关键。日前李登辉公开赞扬宋堪当大任、“行政能力第一”,令情况更加复杂。7月20日,宋楚瑜的幕僚对外公开表示:“宋主席不会成为历史罪人”,为国亲两党都留下了回旋空间。后事如何,还待观察。(本报记者 陈晓星)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婷婷】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