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记者赴马祖个人游:闽江口外的一串珍珠

2011年08月01日 11:22 来源:福建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记者赴马祖个人游:闽江口外的一串珍珠
马祖芹壁风光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去马祖个人游,最有亲切感的应该是福州人。因为当地完全操一口标准的福州话,从语调到嗓门与土生土长的福州人如出一辙。在当地发放的一份旅游手册上,以“闽江口外的一串珍珠”来形容马祖。马祖距离福建确是太近了,一个多小时的船程,记者的手机甚至收到了接近满格的“中国移动”信号。

  马祖列岛包含南竿、北竿、东引、莒光四乡,加上大大小小的小岛,一共29个。马祖名字源于“长佑海民”的妈祖。马祖的开发始于元朝。明朝永乐年间,跟随郑和下西洋的部分船员于回程后在此定居生活,马祖自此与大陆福建沿海来往频繁。明末,当地为倭寇所盘踞。到了清朝初期,从短暂休憩的鱼寮开始,从福建省连江、长乐、罗源一带,开始有居民迁居,并逐渐形成具血缘关系的村落,并将闽东文化原原本本地带到马祖,与大陆的连接更是紧密。1949年之后,由于两岸分隔,马祖居民断了与对岸的联系,却在军事统治下,保存了传统的闽东聚落与民俗信仰、文化等风貌,同时还留下了独特的军事景观。

  南竿:喝酒逛坑道

  坐船进入南竿福澳港,“枕戈待旦”就会映入眼帘,四个大红字为蒋介石亲手所题,据说是当年来马祖的阿兵哥最不想看到的。

  南竿北海坑道是马祖最被推崇的战地景观,位于仁爱村附近一处澳口,外观平凡,但进入坑道内才发现,整个坑道充满诡谲而神秘的气氛,工程之雄伟,真是别有洞天。这座“井”字造型的坑道,高度为18米、宽度10米、步道全长700米、水道640米,坑道内部可以停泊120艘艇,又被誉为“地下码头”。沿着步道绕行一周,全程约为30分钟。

  北海坑道是1968年,国军基于攻防一体之战略指导与作战任务需要,在南竿、北竿、西莒与东引开凿可供登陆小艇使用之坑道码头。当年,马祖防卫司令部出动了两个师、3个步兵营、1个工兵营和1个倾卸车连,编成3组,日夜不停赶工,历时820个工作天才完工。当时的工程技术远不如现在发达,能在坚硬的花岗岩凿出坑道,除了炸药之外,只能靠一镐一斧的人力,工程极为艰巨。由于炸药爆破之后,现场烟雾弥漫,施作的工兵戴着口罩勉强工作,只能做10分钟就要换班,为了这条坑道,也牺牲了不少官兵的宝贵生命,可说是一凿一斧都是官兵的鲜血与汗水。同时,也让这座被誉为“鬼斧神工”的地下码头坑道,披上了无比悲壮的神秘色彩。

  在南竿,还可以参观两岸对峙时期国军的军事基地大汉据点、铁堡等。在这里,记者曾遇到国军老兵从台湾本岛组团回来参观。冰冷潮湿的堡垒,不足一米宽的水泥床,架起的机枪,熟悉的场景勾起老兵们的记忆,有人激动地聊起当年两军短兵相接的前线往事,有人则陷入沉默。

  此外,著名的“八八坑道”也在南竿。为纪念蒋介石88岁诞辰而建造的“八八坑道”坑道全长200米,原为战车坑道,但坑道内四季冬暖夏凉,维持常温18摄氏度左右。被马祖酒厂接收后,改为储酒库。“八八坑道”相关酒品也因此打响了名气。坑道现已开放参观,游客还能通过饮品介绍、实物展示的方式了解马祖酒厂的今昔。坑道主要储放高粱与老酒,现存均为15年以上,更显其珍贵。

  北竿:马祖的“地中海”

  北竿是许多游客到马祖喜欢选择的住地,因为这里有许多保存良好的聚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芹壁聚落,这里被台湾人称作马祖的“地中海”。

  两百多年前福建长乐的居民渡海迁居于此,就地取材利用花岗岩盖出遮风避雨的住屋,这就是芹壁石屋的初始。其中的壁石巷是昔日最繁华的商店街,踏上巷弄还依稀可见当时的商号招牌。早年由于丰沛的渔业资源造就了村落富裕景象,聚落建筑依山傍水而建,外墙以当地花岗石为主,远远望去犹如海上石城。但在上世纪70年代之后,由于渔业逐年萧条,人口外流,近乎空城,但却也因此,让芹壁村成为唯一完整保存,尚未被现代建筑破坏的传统闽东聚落。

  2000年左右,“聚落保存”观念在马祖萌芽,民间与政府都认为芹壁极具保存与修复价值。随着艺术家一波波进驻,商业广告和电影也来此取景,芹壁特有的闽东风情渐渐为人熟悉,但也让人对于坍塌的老屋感到惋惜不已,于是连江县政府展开古厝整修工程,以公办民营方式,先后委由两家民间业者,利用古厝经营民宿与咖啡简餐厅。

  在政府有计划的修整后,一座座回复原貌的石头屋屹立在临海陡峭的山坡上。在露天咖啡座,闲看天光浮影,或者是穿巷过弄,石阶上上下下找寻惊喜,又或是睡在石屋内,听涛声阵阵、虫声蛙鸣,都让人回味无穷。阳光、海景、石头屋,真是有置身地中海的错觉。只有墙上“光复大陆”之类的装饰性标语,才会让你想起,哦,这是马祖。(记者 陈梦婕 文/图)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伦】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