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两岸有关方面密集强调九二共识 警惕两岸关系倒退

2011年08月26日 03:4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8月26日电 两岸有关方面、国共两党高层连日来密集表态,均强调“九二共识”的重要作用,体现出对于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前提和基石的共识,警惕台湾一些政治人物欲否定“九二共识”而令两岸关系倒退。

  大陆方面郑重呼吁勿使两岸关系倒退

  台湾民进党主席蔡英文23日发表其十年政纲的台湾安全战略篇与两岸经贸篇,并再次否认“九二共识”的存在。

    国务院台办发言人24日回应表示,各种情况表明,民进党仍未改变其“一边一国”的“台独”立场,也拒不承认“九二共识”。这套政策既是不现实的,也是大陆方面不能接受的,因为这套政策一旦实施,将导致两岸协商无法进行,两岸关系也会再度动荡不安。

    发言人说,我们和台湾各界一样,不希望两岸现有的协商交流受到冲击,不希望两岸关系出现倒退,不希望两岸同胞特别是台湾同胞的利益受到损害,不希望和平发展的成果遭到毁弃。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25日在北京会见台湾民意代表交流参访团。贾庆林强调,两岸关系之所以能在这几年取得那么大的进展,关键在于两岸双方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上建立了互信。有了这样的前提,两岸才能搁置争议,求同存异,通过平等协商,循序渐进地务实解决两岸交流合作中面临的问题。

    贾庆林强调,推翻这一前提,必将损害两岸协商谈判的基础,恶化两岸交流合作的气氛,导致两岸关系再生波折甚至重新走向动荡不安,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成果得而复失。

  台湾方面多次强调不能否认“九二共识”

  针对“九二共识”,马英九一个多月以来三次发言强调不能否认。蔡英文23日否认“九二共识”存在,马英九当日即指出,坚持“九二共识”有效降低两岸紧张,奠定两岸长久和平基础。国民党24日中常会上,马英九又就“九二共识”做出回应:“九二共识”政策被推翻,两岸关系必然陷入不确定状态。此前,国民党党代会中,马英九也曾提到,以“九二共识”为基础,改善了两岸关系。

  台湾行政机构负责人吴敦义24日表示,“九二共识”是两岸和平发展的基础,不会因为蔡英文否认而不存在。吴敦义说,“蔡英文也许现在没看到‘九二共识’,但她应该很快就会看到‘九二共识’的存在跟意义。”

  台湾行政机构发言人杨永明23日在回应蔡英文发表的两岸政纲时,也至少三次提到了“九二共识”。台湾“陆委会主委”赖幸媛和国民党大陆事务部主任高辉当天至少一次提到“九二共识”。台湾海基会也在当天发出的新闻稿中五次提到“九二共识”。这些表态中一个突出的共同点即是,反复多次强调“九二共识”作为保持和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性和关键性。

  两岸“九二共识”见证者:事实不容抹杀

  台湾海基会24日公布2008年的两岸海协海基两会往返函电,上头有清楚的“九二共识”四字。海基会副秘书长马绍章表示,2008年5月马英九就职后,同月26日海基会发函海协会,就表示“期望贵我两会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尽早恢复制度化协商。”两会展开的6次会谈,签署的15项协议,都是以“九二共识”基础。

  他说,历史文件证明了历史事实的存在,岂能以一党或一人之意识型态而想任意“超越”。

  曾以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协会)副会长身份促成“九二共识”的唐树备,25日也在香港表示,台湾有政治人物否认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实属不智的行为。唐树备表示:“那些否认‘九二共识’的人肯定是没有好好看文件!”

  唐树备指出,“九二共识”是一个国家内部两个集团的商谈,是两岸求同存异的结果。他说,两岸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大原则下,为两岸事务的后续发展找到了一个双方都接受的支持点,而“一个中国,认知各有不同”则体现了两岸“存异”的诚意与包容性。

  唐树备说,“九二共识”虽然是一个口头协议,但海协会与台湾对等机构海基会(海峡交流基金会)有大量信件证实“双方确认九二共识的存在,这是赖也赖不掉的!”

  出席同一场合的国民党智库“国安组”召集人陈锡蕃对唐树备的看法表示同意,也认为历史事实不容抹杀。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官志雄】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