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学者认为“台独”仍是两岸和平最大挑战

2011年11月16日 09:5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进入60年来最好的发展阶段。不过,有学者认为,台海地区的和平稳定也面临挑战——

  “台独”仍是两岸和平最大挑战

  在两岸关系出现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新局面的同时,台湾岛内仍然存在着影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阻碍因素和潜在变数。全国台湾研究会日前在北京举办“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路径与挑战”研讨会,与会学者认为,民进党依然坚持“一边一国”的“台独”立场,难以摆脱以两岸对抗为核心的思维模式,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对于缺乏反省能力的民进党及其代表性人物的“台独”分裂本质,两岸同胞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缺乏反省能力

  民进党转型不过是空谈

  全国台研会执行副会长周志怀认为,“民进党是一个缺乏反省能力的政党。”2000年以来,在两岸关系发展问题上,它起码有过两个“机会之窗”:一个是过去8年,在民进党执政时期,曾经有机会为两岸谋和平,但它缺乏意愿,反而逆向而为,导致台海局势濒于战争边缘;二是民进党下台后曾有反省的机会,但在“短暂的叹息”后,又重新走回“台独”老路。

  民进党“在策略上仍然坚持欺骗伎俩”,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秘书长郑剑提醒说,2008年选举惨败之后,民进党内部曾经酝酿过“转型”,包括对两岸政策的再思考,以消除岛内民众担忧,改变以往“麻烦制造者”的形象。但实际上,其一没有抛弃“台独”路线,二没有与贪腐切割,三没有放弃言行暴力手段。所谓转型,不过是空谈。

  上海台湾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倪永杰分析,面临选举压力的民进党和蔡英文对其“台独”立场和主张进行了新“包装”:由于陈水扁“暴冲式”的“法理台独”、“激进台独”已遭挫败,绿营企图通过翻新手法,实施一套“柔性台独”、“稳健台独”的新策略。在他看来,其“蛊惑性与煽动性”更强,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危害性不容忽视。

  否定“九二共识”

  经合交流只能是水中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张冠华直言,民进党执政的8年时间,两岸经济交流合作曾经具备良好的外部环境与市场条件,但由于民进党当局“出于政治利益而采取保守、阻挠的经贸政策”,致使两岸经济交流合作难有进展,也对台湾经济造成很深的伤害。

  “蔡英文公布‘十年政纲’,外界只聚焦她提出的‘台湾共识’,而其‘反商情结’浓厚的经济政策主张,却没有多少人关注讨论。”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王建民进一步指出,岛内的舆论焦点追随着政治议题变化,造成理性审视的缺位和对经济前瞻的忽视,近期马英九“黄金十年”的发展愿景规划,也未受到公众的应有重视。

  虽然不放弃“台独”立场,但民进党内也有希望享受两岸和平发展红利的声音。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刘红介绍,他所了解的某些绿营人士,“就如何落实ECFA有一套自己的想法,有些甚至比蓝营设想的还要好。”然而蔡英文矢口否认“九二共识”,这将使得再多的红利在绿营那里都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

  两岸应携起手

  让更多民众分享和平红利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徐博东谈到,从蔡英文“十年政纲”的两岸政策论述中看不到其所谓的“橄榄枝和善意”,贯穿其中的仍然是对两岸“一边一国”定位的荒谬坚持,仍然是对两岸善意交流、互利合作的防范和抵制。军事科学院台海军事研究中心副主任白光炜认为,民进党现行大陆政策不过是其派系斗争妥协的产物,整合党内想法已属不易,且莫说凝聚所谓“台湾共识”。但不管如何,否定“九二共识”就是拆除两岸关系的根基,和平发展的“大厦”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两岸同胞应携手合作,共同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周志怀表示,要进一步巩固共同的政治基础,坚决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要继续扩大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民意基础,创造条件形成两岸民意对接与融合,使共同民意对政策走向不断发挥积极作用;要持续深化互利合作的共同利益基础,让更多民众分享和平红利。任成琦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吉翔】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