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海峡文学节侧记:以文学为媒,两岸永不疏离

2011年12月13日 09:19 来源:福建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从十年前首届海峡诗歌节,到十年后首届海峡文学节,83岁的台湾著名现代诗人洛夫,用“莫大的喜悦和骄傲”来形容身为见证人的感受。“从海峡诗会跃升为海峡文学节,不仅是规模、人数上的变化,更是两岸交流深入的表现……”洛夫的激情也感染了很多参与者。

  让台湾作家不“寂寞”的平台

  日前举行的首届海峡文学节迎来了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以及港台地区的百余位嘉宾,他们与大陆文艺界同仁在福州展开学术研讨,并现场挥毫泼墨,于吟诗作画中加深交流;他们一起参观闽西土楼群,赴风光秀丽的武夷山采风,在搜集创作素材的同时缔结友情。

  “因为文学活动这样的平台,我们在大陆结交了许多志趣相投的文友诗友,文学节会落幕,而我们的友情不会终止,为了这些朋友我也乐于在两岸之间来回走动。”十几年前,台湾著名诗人古月受邀来榕参加活动而认识了福建,同时也认识了闽地一帮“性情中人”,她的先生、台湾著名画家李锡奇甚至把漆画工作室建在了福州。

  “近年来在台湾,大型文学活动极为罕见,广大民众对《中国时报》、《联合报》这著名的‘两报’文学奖也远没有过去那么关注,文坛相对冷清。”台湾作家、书画家侯吉谅对台湾文学现状有不少感慨。他认为,文艺作品要有读者阅读欣赏才算真正完成,谁也不愿意孤芳自赏,执著于“寂寞的艺术”。他注意到,近年来大陆重视文化建设,从各方面大力支持,这给了受邀参加的台湾文艺工作者一个展示作品、切磋艺术的绝好机会,两岸文化本就同根同源,此次海峡文学节就是成功的一例。

  联系两岸的文化纽带

  许多受访的台湾作家不约而同地提到省文联主办主管的《台港文学选刊》,正是因为该刊牵头组织的文化寻根活动,在上世纪80年代末,让许多闽籍台湾作家首次回到了大陆,从此开始了频繁的两岸文化交流。

  “这本刊物创刊于1984年9月,是大陆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专门介绍台港澳及海外华文作家作品的文学期刊,迄今已介绍了1600多名台港澳及海外华文作家的4000余万字的作品,其中台湾作家作品约占60%。”说起这本与自己相伴了27年的杂志,省作协副主席、海峡文学艺术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杨际岚不无自豪。

  在两岸文化交流领域,福建文学界率先作为,以“瞭望台港社会的文学窗口,联系海峡两岸的文化纽带”为宗旨的《台港文学选刊》创下“第一”、“唯一”势所必然。通过与台港澳地区媒体刊物联手举办征文活动;倡议发起“首届海峡诗歌节”进而提升为“海峡文学节”;开展两岸文学界互访交流;举办“余光中原乡行”、“诗之为魔——洛夫诗文朗诵会”、“席慕蓉作品研讨会”、“痖弦中原行”等系列活动,两岸文学爱好者跨越地理界限,不仅对彼此文学发展动态不陌生,情感上更不会疏离。

  经过省文联、省作协及《台港文学选刊》杂志长期不懈的努力,老中青台湾作家在大陆都拥有了大量“粉丝”。在首届海峡文学节的两岸诗书画展现场,记者就看到有很多读者请求与洛夫合影,他总是微笑着配合。“炫耀一次才华很容易,难的是一直有灵感,所以应该注重文化的积淀,不断加强自身修为,这样才能创作出更多富有感染力的好作品。”(记者 林娟)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伦】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