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娱乐新闻

"子弹"票房冲过5.3亿元 专家:这是中国电影的病态

2011年01月07日 15:36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姜文在片中叼根烟,都被很多狂热观众过度解读其“背后涵义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让子弹飞》票房迄今已过5.3亿元,票房牛气冲天的同时,口碑也是一片叫好。“姜文最好的电影”、“中国最好的商业片”、“中国可以跟好莱坞相媲美的神作”……各种美誉迎面而来,创下了近年中国电影前所未有的“交口”奇观。

  观众为什么如此喜欢“子弹”?“子弹”究竟是不是姜文最好的作品甚至中国商业片的最高峰?羊城晚报记者近日采访了国内知名电影专家、影评人、媒体人,请他们分析这股“子弹狂潮”形成背后的原因和本质。而他们给出的答案中竟充满忧虑:“子弹”是姜文的倒退之作,它不但有违电影的创作原则,更显现出当今社会价值观的畸形状态。

  一

   【口碑奇观】

  观众自发成“子弹”,谁说不好就“射”谁

  “是个人就应该去看‘子弹’!”“如果你是有钱人,赶紧包场请所有朋友看;如果你是穷光蛋,省吃俭用看40块白天场;再不济,买个碟片;最次也得下个电驴BT什么的!”“什么叫褒义词库告急,《让子弹飞》就让我有这种感受!”“连我这个刻薄鬼看了《让子弹飞》,也决定抛弃礼义廉耻地加入姜文造神运动!”……这些不是《让子弹飞》的官方宣传语,而是普通观众在看完电影后写下的文字。类似的文字在开心网、微博、各种网站和贴吧中数不胜数,通过网络的迅捷传播方式,最终成为一股强悍的“交口”力量。甚至还有不少女观众狂热地表示,看完《让子弹飞》,方觉“嫁人应该嫁姜文,就算做情人也好”!

  在大家眼中,“子弹”究竟好在哪里?一位观众在看完电影后写的文章反映了大多数人的观点,他一连举出了“子弹”的八个“太”———太好笑了,看《武林外传》笑不出来,看《越光宝盒》想哭,看《龙凤店》想死,看《让子弹飞》却让我笑到老泪纵横,姜文抱着刘嘉玲哭的那段,简直是国产片笑话史上的神作;太重口味了,六弟剖腹挖凉粉那段,赞;太高潮迭起了,只有后半段姜文跟葛优谈理想谈人生那段可以快速去上个厕所,其他任何地方都不能拉下,有人说看这片子像是被一名很帅的坏蛋强奸至含泪高潮,我想说,该强奸犯技术甚佳,让我笑中带泪,这么才华横溢的强奸犯敬请再来;台词太拽了;太现代了,姜文身上不仅有60后的英雄情结、革命浪漫主义,还有90后的种种优点———自恋、爱谁谁、卖腐、飙脏话、神经错乱、重口味、血腥画面;太浪漫了,姜文把周韵拍得风情万种不说,还铆足了劲在自己老婆面前耍帅,还有那段骑人肉自行车,情深深雨蒙蒙啊;太男人了,是真正的纯爷们片,那股狠劲、那股霸气,姜大爷,您给我们翻译了什么叫“才大器粗”,就算是打手枪,你也打得既有情怀又有诗意还有观赏性;太腐了,这世道,没点男男奸情的电影都不好意思公映,葛优和姜文那叫一暧昧,葛优真正有演技,那么浑然天成的贱,怎能有一个人同时拥有圆滑世故、见利忘义、见风使舵等多重美德?师爷真是中国历史上最萌的物种之一;太讽刺了……还有观众称赞,构思巧妙、情节紧凑、幽默、脱俗、大气、不矫情,除了片中大胸妹被强奸的戏份太短,葛优死得太早,《让子弹飞》已堪称完美,就算票房10亿元都不算多。

  “子弹”催生的衍生话题也比之前很多中国电影多得多,很多狂热观众对这部影片的解读已经到了每一句台词、每一个细节甚至每一样道具都要揪出其“背后涵义”的地步。甚至每一个人物的结局,都有观众分析出跟电影本身完全不同的结局,这些观众被其他观众戏称为“神一般的看客”。

  还有个现象值得一提,不少观众对《让子弹飞》的热爱已经到了容不得他人说半句不好的程度。“那些说不喜欢‘子弹’的人都是装模作样!”“谁说‘子弹’不好我跟谁急!”网络上,“子弹”的粉丝们组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向那些对电影发表负面评论的观众口诛笔伐。如此盛况,真乃中国电影之史上未见。

  【网友】

  ●“是个人就应该去看‘子弹’!”

  ●“那些说不喜欢‘子弹’的人都是装模作样!”

  二

  什么观众最叫好?

  【专家分析】

  什么观众最叫好?

  “我发现一个现象,对《让子弹飞》这部电影,我身边20岁到30岁的人都说好,30岁到40岁的人却大多不喜欢。”影评人毕成功告诉羊城晚报记者。而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郝建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原因一:年轻人易被宣传击中

  在毕成功看来,20岁到30岁的这群观众特别容易被宣传击中。“不管姜文自己的功课做得怎么样,他的宣传预算是雄厚的。持久性的轰炸宣传,效果非常出色。对年轻观众而言,宣传本身就是一种催眠。你被宣传‘洗礼’之后,再去看片,已经带上了这片子是好片子的心态,获得的结果自然也更好。因为实际上看,这片子也并不太差,不像《西风烈》那样上映之前一味叫好,上映后却出现了口碑反弹。这就像丑媳妇见公婆,你扛住了第一下,获得了公婆的认可,之后的事情就好办了。”

  原因二:怀疑存在“意见垄断”

  郝建表示,他怀疑《让子弹飞》的口碑有被“操纵”的嫌疑。“从我对网络情况的观察来看,这个电影可能有宣传炒作团队进行人为炒作的成分。这看似是电影之外的事情,但说起来其实也跟电影相关,因为单向炒作和意见垄断其实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这说明就算抛开思想内容层面,《让子弹飞》在传播领域也存在某种畸形状态。”另一位不愿意透露身份的圈内人也向记者表示,他发现现在很多大网站只转载“子弹”的正面影评,批评的声音十分微弱,他怀疑是被“人为屏蔽”了。

  为啥观众那么爱?

  不管是否背后有人操纵口碑,就记者观察,大部分观众喜欢《让子弹飞》确实是个事实。那么,为何“子弹”如此受好评?在影片确实“好看”之外,或许还应该从中国电影这几年状况的大环境来分析。

  答案一:姜文是讲故事的高手

  毕成功承认,“子弹”中姜文体现出来的导演技巧还是非常好的,“技术环节没有掉链子”。郝建也表示,电影本身能让人产生观影快感,“姜文的剪接和台词有股帅气和机灵劲”。“子弹”比之前很多电影都“好看”,毕成功认为这是因为姜文具备相当不低的电影叙事技巧。“虽然比起李安差一些,但比起张艺谋和陈凯歌还是好一些。这跟姜文本人有大量的看片量有关系,也跟第五代导演普遍的‘反好莱坞’情结有关系。好莱坞就是擅长讲故事,科技什么的都是辅助。李安为什么能在21世纪之后成为最厉害的华人导演?因为他讲故事的能力真的太强了,他是标准的好莱坞学院派。大家看到李安的好,对于第五代的讲故事水平就不能满足了。而姜文跟很多内地导演不同,他也擅长讲故事。这点能力贾樟柯也有,但此人不太钟情市场。”

  答案二:近年中国电影不给力

  “《让子弹飞》的成功,因素太多。从整体策划、宣传力度、档期选择等实在的角度去分析,《让子弹飞》确实做到位了。但要说这个片子有多好,其实更多体现在中国人对国产片的宽容度上,”资深媒体人抽屉认为,“在近年众多的国产无脑喜剧片中,《让子弹飞》比较严肃;在反讽片中,它比较商业;在堆砌大牌、让观众以‘数星星’为乐的国产大片中,它比较有诚意。但这只是相对于它的参照物而言。事实上,把《让子弹飞》放在世界上任何类型片中比较,它都是非顶级的,在意识形态上就有很多可探讨的地方。众人对《让子弹飞》的‘交口’令人想起前年的《叶问》,这部电影放在好莱坞电影中只能算是中等之作,何以‘交口’?那是因为最近几年来,像《叶问》这样打得好看且能把故事说通顺的国产片实在太少了。”抽屉拿中国足球来做比喻,“一直臭不可闻,偶尔踢赢东南亚的四流球队,国人就已经‘内牛满面’了”。影评人魏君子也对记者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就是因为这么多年的中国电影都太差了,不给力。”

  什么缺陷最致命?

  几位受采访的影评人、专家和媒体人都直言,他们对《让子弹飞》“不太欣赏”。因为在他们的专业眼光看来,《让子弹飞》不光在艺术上有问题,在主题上的问题也不小。

  问题一:剧本不够“简洁清晰”

  毕成功认为,很多观众所夸奖的“子弹”节奏紧凑,反而是影片的一大缺点。“任何一个好的电影,都得具有非常分明的节奏。比如对奥斯卡最佳剧本奖预测最准的南加大编剧协会奖,其对剧本的评判原则就是‘simple and clean’,即简洁和清晰。但是‘子弹’根本就没有节奏可言,从头到尾都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一上来就是高潮,一直都是高潮,身体再好的人也承受不了。而且在这样的节奏下,演员的表演幅度也会非常小”。

  问题二:玩智力玩出了强迫症

  “姜文过于艰深地去讲一个故事了。”毕成功形容,姜文在《让子弹飞》中玩智力玩出了“强迫症”。“其实这部电影讲的就是‘革命怎么闹成的’,那就没必要绕那么多弯。缠绕两个小时,到最后姜文都意识到了自己的智商再也没法超越,才发现作为导演想讲的东西都还没讲。到最后,姜文给出的结局是很虚无的,跟着铁轨走,其实代表着他自己都没想明白去哪儿。因此,这种病态的智力向上型螺旋盘旋过程,其实并没有什么意义。”毕成功说,姜文这次错就错在“太聪明了”。

  问题三:并非真正的暴力美学

  郝建的研究课题之一就是黑色暴力美学电影,因此多年来他看了不少同类电影。“那些电影我都非常喜欢,但看了《让子弹飞》我却不寒而栗。”郝建认为,很多人把这部电影当成是中国黑色暴力美学片的典范,其实是一个误解。“很多黑色暴力美学电影,它们的主题就是邪恶战胜正义。姜文拍《让子弹飞》,他是把自己演的张牧之当正义一方来设计的。但最后,这个正面人物却做了很多负面的事情,这是姜文矛盾的地方。”

  【影评人毕成功】

  ●“‘子弹’根本就没有节奏可言,从头到尾都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一上来就是高潮,一直都是高潮,身体再好的人也承受不了。”

  ●“姜文拍《阳光灿烂的日子》好比‘性启蒙’,《鬼子来了》是‘性压抑’,《太阳照常升起》是‘性解放’,而《让子弹飞》则是‘性亢奋’。这是一种彻底的堕落。他得赶紧从这种状态里走出来,不然他再继续这么亢奋下去,在电影里无意义地‘翻筋斗’,把他的讲故事能力沦为散播他个人情结的一种工具,那他这一身好功夫就要废了。”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文娱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