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娱乐新闻

华语片27年冲“奥”景象惨淡 仅一部影片获奖(2)

2011年02月27日 16:04 来源:法制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1995年-2004年

  渠道不畅

  海外发行成阻碍

  在冲击奥斯卡的第二个十年,中国电影人已经吸取了之前冲“奥”失败的经验。随着信息的普及,对于奥斯卡的各项评奖规则也慢慢有所了解。

  在这十年中,为了迎合奥斯卡评委们的口味,中国冲“奥”名单中多了很多现实题材的影片,如《过年》、《秋菊打官司》、《女人四十》等。此外,2001年《卧虎藏龙》获得第73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受此影响,张艺谋、何平等国内知名导演开始尝试拍摄武侠片,并先后拍摄了《英雄》、《天地英雄》等影片去参赛,希望以题材的优势获得奥斯卡的青睐。

  在慢慢了解奥斯卡各奖项的评奖规则后,一个新的挑战摆在面前——奥斯卡规定角逐“最佳外语片”的影片在参赛前必须在美国主要城市上映。于是,有实力并愿意为影片投入宣传精力的“海外发行商”角色就显得至关重要。因为这个发行商不仅能够让影片在美国尽可能多的电影院上映,还可以在奥斯卡评委中做一些公关工作。

  “海外发行”开始成为这一阶段中国电影冲“奥”的难题。海外发行渠道不畅,缺少有实力、有意愿的海外发行商的支持……这些都成了冲“奥”的阻碍。

  案例

  张艺谋《英雄》 海外发行不给力

  2001年张艺谋的《英雄》获得了第75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可以说冲击“小金人”是很有希望的,但最终失利,制片人张伟平就认为原因在于海外发行方米拉迈克斯公司宣传不给力。

  据了解,在第75届奥斯卡颁奖前夕,代理《英雄》欧美发行的米拉迈克斯公司正全力以赴地为他们自己投资的《纽约黑帮》和《芝加哥》两片做宣传,而《英雄》只在美国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影院为奥斯卡评委们放映了一场。

  张伟平当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深表不满:“当初要不是他们米拉迈克斯公司承诺全力以赴宣传,我们也不会把发行权卖给他们!”

  2005年至今

  票房诱惑商业化

  离奥斯卡渐远

  2005年至今,中国电影市场日益红火,去年总票房又实现“百亿”。

  在此期间,《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梅兰芳》、《唐山大地震》等票房大片纷纷冲击奥斯卡,但这些在国内受追捧的影片却在奥斯卡角逐中纷纷失意。

  华语片不仅屡次与奥斯卡有缘无分,在柏林电影节、戛纳电影节这样曾捧红一批中国导演的舞台上,也越来越少地看到中国电影获奖的喜悦。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评委们的口味更注重艺术和人文气息,中国导演在上个十年已经对此谙熟,但2005年以后,中国冲“奥”影片的题材明显从“现实”转向“商业”。事实证明,大多数中国票房很高的商业片在奥斯卡上并不占优势。

  案例

  “文艺导演”王小帅 转战商业片

  被冠以“文艺片导演”的王小帅也开始逐渐商业化。他坦言,以前国内电影市场不好,中国导演的电影想要卖钱,就是去参加各种国际电影节,取得一定荣誉后,再回来会更容易被认可。所以,不少导演会比较倾向于拍摄符合各大国际电影奖项口味的文艺片。

  “不过近几年,中国电影市场好了,在票房利诱下,国内导演纷纷拍摄商业片,所以鲜有思想深刻的影片了。”王小帅说。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娱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