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娱乐新闻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欧洲电影受宠 意法是最大赢家

2011年02月27日 16:11 来源:法制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第83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将于北京时间明天凌晨在洛杉矶柯达剧院举行。不过,由于参与角逐最佳外语片奖的三部华语影片未能获得提名,华语电影已经注定与本届奥斯卡无缘。

  自1947年第20届奥斯卡设立最佳外语片奖以来,至今已经颁奖62次(第26届空缺)。

  63年间,由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制作的华语电影只获得过七次最佳外语片提名,而最后捧得大奖的则只有台湾导演李安拍摄的《卧虎藏龙》。

  最佳外语片奖项的设立,为大批非美国电影参与奥斯卡这个全球电影第一盛典,进而借力走向世界提供了最佳机遇。

  63年来,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评选形成了自己的规律和特点,也在舆论的批评与赞扬中不断地变革。

  看类型

  喜剧当道 《卧虎藏龙》成唯一获奖武侠片

  本报统计了1991年至2010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类型,结果发现20年来获奖次数最多的是喜剧片,共7部。

  这些喜剧片也同爱情、战争、历史等其他类型相结合,占到了全部获奖影片的三分之一。其中,1994年至1997年的四届最佳外语片都是喜剧。

  其次是爱情片,根据国际电影数据库(IMDB)的分类,20部影片中有5部归入爱情片。而剧情片(包括自传类剧情片)与战争片一样共有4部,位列第三。

  值得一提的是,《卧虎藏龙》被IMDB归入动作类和冒险类,也是20部影片中唯一一部归入该类的作品。而这部标准的中国武侠电影也是63年来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中唯一一部武侠电影。

  1991年-2010年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类型

  (有交叉)

  排名 类型 数量

  1 喜剧 7

  2 爱情 5

  3 剧情 4

  3(并列) 战争 4

  5 罪案 3

  看出身

  欧洲电影最受宠 意大利法国是大赢家

  历史上,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最多的国家分别是意大利12次、法国11.5次(其中一部与阿尔及利亚合拍)、西班牙4次、日本4次和德国4次。

  业内经常批评好莱坞出身的奥斯卡商业味道太浓,艺术气息不够。不过,从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得主来看,起码在这个奖项上,好莱坞仍然对艺术电影给予了很大的尊重。

  在世界范围内,最佳外语片奖有两个大赢家:意大利和法国。意法两国分别是两次著名的世界电影审美革命——“新现实主义电影”和“新浪潮”的发祥地。

  获得首座最佳外语片小金人的电影《擦鞋童》正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最经典的影片。

  史上获得最佳外语片奖最多的导演、拥有四座小金人的意大利人费德里克·费里尼,则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一派的领军人物。

  而1973年的获奖作品《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则是法国电影新浪潮的代表作之一。

  看近况

  向世界各地分散 获奖种类更多样

  不过,从近十几年的获奖情况来看,法国和意大利电影在奥斯卡中的地位正在下降。

  意大利影片上一次获奖还是在1999年,法国人更是已经17年没有拿到过这座小金人,而且从本届的提名名单来看,这两位逐渐隐退的巨人还要再等一年了。

  与此同时,最近十年来,德国影片成了奥斯卡的新宠。

  2003年、2007年和2008年,三部德国电影“密集”获奖,把德国电影在奥斯卡的地位骤然升高,一下成为获得最佳外语片奖第四多的国家。

  从整体上看,奥斯卡外语片奖有向欧洲之外,向世界各地分散的趋势。

  首部华语影片《卧虎藏龙》自不待言。而2009年,阔别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53年的日本电影,也凭借《入殓师》实现“回归”。

  以前鲜有露面的阿根廷、南非、波斯尼亚、加拿大等国电影也都登上了领奖台。

  而从类型上看,近几届奥斯卡的最佳外语片,罪案、悬疑、惊悚等商业片经常采用的类型,也在榜单中大行其道。

  尤其是最近五年的获奖作品中,有四部都属于这些火爆刺激的类型。这与上世纪90年代初轻松的喜剧片、爱情片接连获奖的形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对比

  印度

  空有宝莱坞 好莱坞不待见

  印度向来以电影大国自居,电影年产量全球第一。“宝莱坞”则是世界上仅有的号称与好莱坞并立的“电影之都”。

  不过,在好莱坞,印度电影似乎并不受待见。63年来,印度电影除了获得三次最佳外语片提名外,一无所获。

  最近的一次是在2002年,印度电影《印度往事》败给了名不见经传的波黑电影。

  面向美国印度人社区的《西印度报》这样安慰读者们:印度报名的电影《自杀现场直播》未能获得最佳外语片的提名,但至少音乐家A.R.拉罕获得了另外两项提名,编剧安瓦尔也获得了提名。

  中国

  华语电影七投一中 还欠功力

  以1991年张艺谋的《菊豆》为开端,20年来我国两岸三地制作的华语影片共7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提名。不过只有2001年李安的《卧虎藏龙》获奖,可谓“七投一中”,中奖比例不高。

  今年1月底,代表华语电影竞逐第83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大陆电影《唐山大地震》、香港电影《岁月神偷》和台湾电影《艋舺》在入围赛第二轮就全部被判出局。

  这意味着,自2001年《卧虎藏龙》成为获得最佳外语片的首部华语影片后,华语影片已整整十年未能问鼎这一奖项。

  而除了在2003年第75届奥斯卡中获得提名的《英雄》外,华语电影连最后“投一注”的机会都没有。

  史上获得最佳外语片奖最多的国家排名

  名次 国家 获奖次数

  6 前苏联 3

  7 瑞典 3

  8 捷克 3

  9 荷兰 3

  10 丹麦、瑞士 2

  名次 国家 获奖次数

  1 意大利 12

  2 法国 11.5

  3 日本 4

  4 德国 4

  5 西班牙 4

  质疑

  “外语片”一词

  指代不清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设立63年以来,其推广世界电影的积极作用早已得到了肯定。不过,业内对其的质疑声也不少,尤其近年来,更是此起彼伏。

  美国电影评论网站Film.com对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规则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网站的评论指出,首先参评影片的资格认定就有问题,认为“外语片”一词指代不清,不如用“外国片”更明白,比如日语电影《硫磺岛家书》因为是美国制片商加美国导演拍摄,就被认为不属于“外语片”。而中国台湾导演李安的《色戒》则是因为“片中没有采用足够的台湾电影人参与制作”也被判出局。

  文章更批评说,一个国家(地区)只能推出一部影片参评是最大的不合理。因为这就意味着,在评委们对影片做出评价之前,已经有人替他们挑选过影片了,而且有的时候一些国家的决定并不明智。如2003年韩国派出《春夏秋冬又一春》参评,而不是《老男孩》,这个选择就不怎么聪明。

  最佳外语片奖评委人数少得可怜

  美国著名的《纽约时报》称,能为最佳外语片的评选投票的人可能太少。

  按规定,投票者必须看过全部五部提名影片,但《纽约时报》指出,外语片在奥斯卡常被认为是非主流电影,并且是难以理解的。因此,许多评委可能压根儿就不会费心去看这五部提名影片。

  另一家影评网站the Wrap则指出,相比奥斯卡的其他奖项,评选最佳外语片奖的评委人数实在太少。

  文章指出,在电影艺术学院组织的“外国电影周末”活动中,连投票者带他们的客人,总共也就200多人前去观看了获得本次奥斯卡提名的几部影片。

  “也就是说,到时候为这个奖项投票的人数不过百人。而其他奖项,有资格的投票人接近六千。”文章写道。

  近十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届次 年份 篇名 国家(地区)

  82 2010 《谜一样的双眼》 阿根廷

  81 2009 《入殓师》 日本

  80 2008 《伪钞制造者》 德国

  79 2007 《窃听风暴》 德国

  78 2006 《黑帮暴徒》 南非

  77 2005 《深海长眠》 西班牙

  76 2004 《野蛮人入侵》 加拿大

  75 2003 《情陷非洲》 德国

  74 2002 《无人地带》 波斯尼亚

  73 2001 《卧虎藏龙》 中国台湾

  本版文/记者 杨铮 

  注: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颁发给年度最佳非英语电影。奖项的设立起始于1947年,前几年以奥斯卡荣誉奖的形式颁发给一些优异的外国电影,1956年起,正式成为竞赛单元▲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娱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