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娱乐新闻

娱评:电影活了,《大众电影》何以“死了”?

2011年05月26日 11:19 来源:沈阳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事有高潮低谷,人有生生死死,一本杂志当然也不例外。所以,当得知已有60多年历史的《大众电影》(以下简称《大众》)现状堪忧的消息时,一点也不觉得奇怪。很多人为“经典杂志”而惋惜。不过,在哀其不幸之时,也多少有些怒其不争。

  《大众电影》被曝“四无”

  近日,该杂志编辑周某在微博爆料“现在的《大众》发行量少得可怜。杂志社没有社长(外部人兼任),没有主编,没有发行部(只有一个临时工),没有广告部(《大众》的广告都是免费刊登)。”这一消息引发强烈关注,网友留言表示担忧这个老牌电影杂志的未来,并引发了《大众》即将停刊的猜想。很快,主管部门影协负责人康健民否认了这种说法,他表示,尽管目前《大众》只有3万份的销量但并没有停刊。尽管他否认了停刊的说法,但“只有3万份发行量”数据,说明昔日的经典杂志生存状态已经窘况,风光不再已成现实。

  当《大众电影》遇到《知音》

  《大众》曾经是品牌杂志,更给人们带来太多的美好回忆。为什么曾经影响一代人的杂志风光不再呢?有人戏言:因为遇到了《知音》等一类的杂志。《知音》成了《大众》的克星?——这虽然是笑谈,但着实也有几分道理。据《大众》负责人称,“目前该杂志基本走的还是邮局征订的途径。而与报亭的合作,我们认为在合作方式上仍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就没有跟他们谈。”因为“我们找过一些广告商,人家对我们不感兴趣。”

  当《家庭》、《知音》疯狂地涌向报亭之时,《大众》竟然能得出“与报亭合作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的结论;当《时尚》充满大量奢侈品品牌广告之时,《大众》“找过一些广告商,人家对我们不感兴趣。”听起来,大众电影浑身是理,但就没有人反省一下,怎么就不合理了,就没有人问一下:发行3万份的杂志,哪个广告商会感兴趣?就没有人问一下,一本杂志60年不变面孔,还想能生存?

  电影活了,杂志死了

  说来让人不可思议,当电影市场的商业大片一部接一部推出并大赚票房时,《大众》却陷入危机。其实,这种现象不光在电影界有,文坛也如此。作家马原曾说——小说死了。虽然说的有点悲观,但近十年来,想找到能影响一代人的小说还真不是容易的事。尽管小说进入低潮,但靠写小说吃饭的韩寒、郭敬明等却活得异常之好。

  为什么偏偏是大片畅销,为什么偏偏是韩寒、郭敬明活得很好?一个共同的原因是——迎合时尚需求,谋求商业运作。现在拍大片,从选角色开始就连篇累牍地宣传造势,拍摄期间更是花絮不断,新闻频出,有些电影甚至大肆炒作。同样,韩寒、郭敬明更像是偶像明星一样,作品畅销的背后是包装、市场化运作,迎合的是多数年轻人的需求。

  商业化运作对《大众》来说是否是救命稻草,还不得而知,但有一个好点子肯定是良药,即市场需求。或许《大众》没有找准读者的需求、市场的需求,才有今天的窘境。如果不问需求,还幻想得到市场,《大众》当然日子越来越难。 本报记者 蓝恩发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罗攀】
    ----- 文娱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