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道德棍子从职业粉丝头顶移开——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娱乐新闻
    将道德棍子从职业粉丝头顶移开
2010年01月11日 14:13 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职粉”们没有违背法律,至于道德,当然不会纯洁无瑕,但远远未到触及道德底线的地步,无非是多元社会自然催生的一个果实。

  在“追星”刚刚成为一种社会现象的时候,代际差异鲜明的人士曾经忧心忡忡:为得到歌星的签名守一整夜,得到偶像的拥抱能当场晕厥,这样的一代人还有希望吗?

  现在如果还有人提出类似的疑问,就近似于一个笑话了。因为追星已成为一种职业,名为“职粉”。过去老师长辈一句“追星哪能当饭吃”的责问,可能会让少男少女们哑口无言,现在则会得到理直气壮的回答:当然能。当下的“职粉”,哭红双眼、疯狂尖叫、幸福得晕倒等种种疯狂表演,都是可以“当饭吃”的。近日《北京晨报》就披露了“职粉”追星的明码实价:举举牌子20元,喉咙嘶哑50元,泪流满面100元,哭到昏厥200元……

  粉丝成职业,崇拜有价格。有人从中看到了“让人忧伤的道德问题”,《中国青年报》的评论文章指出,“‘职粉’的演出目并非单纯给哪个明星制造一种幻象,而是意图合谋通过热火朝天的人气场面,激发起民众娱乐消费的欲望。说穿了,就是一场骗局。”这样的道德棍子,年轻的“职粉”们恐怕是承受不起的。

  从经济学上讲,需求就会产生供应。“职粉”最大的需求者当然是明星和造星公司,疯狂“职粉”也好,炒作“星闻”也罢,都顺应其需求。“职粉”本人自然也是受益者之一,特别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时期,想想“职粉”们千元到几万的月薪,也算是自谋生路,解决就业负担了。

  谁是“职粉”这一现象的受害者?似乎是公众。“职粉”的表演,诱导了公众的从众心理,激发了娱乐消费的欲望,这是评论者归纳的罪状。但是我忍不住要问:消费是一件坏事吗?娱乐消费是一件坏事吗?没有包括娱乐消费在内的消费行为,人类生活该是多么无趣!

  “职粉”们没有违背法律,至于道德,当然不会纯洁无瑕,但远远未到触及道德底线的地步,“职粉”无非是多元社会自然催生的一个果实。这个果实说不上多甜,但也说不上多苦。我们能接受地产开发商们布置的排长队的“购房者”,为什么就不能接受“职粉”呢?

  “职粉”的出现,还有一个意外的效果,它戳破了全身心崇拜的神话。过去的理解,要求崇拜者只能贡献,而且毫无保留。而“职粉”告诉我们,不论你多么伟大,你都不可能不偿付任何代价,就心安理得地接受别人的崇拜。这是否也可视为多元社会的一个进步?

  默如雷

    ----- 文娱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