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联在服务国家软实力建设中大有可为——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中国侨界

侨联在服务国家软实力建设中大有可为

2010年07月15日 09:32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侨联组织应在服务和推进国家软实力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关于侨联组织在国家软实力建设中的思考与建议

  “软实力”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其主要包括国家的凝聚力、文化被普遍认同的程度和参与国际机构的程度等。对于这一概念,学术界、理论界和政治界的理解和解读各有侧重,但包括美国在内的各主要国家都把国家软实力建设作为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砝码、有效途径,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硬实力的控制力、威慑力、影响力逐渐变弱的现实情况下,软实力正从国家综合实力的“配角”变成几乎与硬实力同等重要的“主角”。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经济、科技、军事、教育等硬实力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得到了国际社会及方方面面的公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综合国力建设如果仅仅依靠硬实力“一条腿”走路、一轴驱动,就难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因此,在继续加速硬实力建设的基础上,应着力推动软实力建设,实现硬实力和软实力建设相辅相成,双轴驱动,进一步优化综合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

  一、侨联组织在服务和推进国家软实力建设中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软实力建设是国家战略,需要形成党委决策、政府主导、非政府组织积极行动、社会民众广泛参与的格局。侨联组织作为党领导下的由归侨侨眷组成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桥梁与纽带,作为非政府组织,理应在服务和推进国家软实力建设中体现优势、展现作为、发挥作用。

  从国外经验来看,服务和推进国家软实力建设是侨联组织的价值所在。国家软实力建设,既需要政府主导推动,也需要非政府组织开展各种渠道和形式的交流、交融,乃至交锋,为国家软实力建设鼓与呼,促与推。从国外经验来看,由于政府及其组织受到其政治、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制约,作用发挥受到一定限制。非政府组织可以发挥灵活性的特点,利用各种形式“自由”地开展民主传播、文化交流、民间交往等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软实力建设的宣传、推动、落实和使者的角色。如美国的国家民主基金、国际事务国家民主研究所、国家私人事业中心、卡特中心等非政府组织积极与美国政府配合,在推行美国海外民主计划、传播美国大众文化、生活方式、政治制度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人民团体的侨联组织,具有民间性、非政府性的独特优势,可以政治意识形态差异的限制,自主地客观地全面地介绍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民主、中国的人权、中国发展成果等,为国际社会了解真实的中国提供更丰富内容、更多方式和渠道的选择。由此可见,服务和推进国家软实力建设,对于侨联组织来说,是可为的,而且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从自身职能看,服务和推进国家软实力建设是侨联组织的责任所系。《中国侨联章程》规定,侨联组织具有参政议政、维护侨益、海外联谊、群众工作等基本职能。逐项分解这些职能,可以清晰地发现,这些职能无不是与国家软实力建设紧密相连、息息相关。参政议政就是通过民主参政的方式,反映侨界意愿、传达侨界呼声,通过提案议案以及建议意见等,为民主法治、和谐社会建设等贡献侨界的智慧和力量。维护侨益既包括在国内贯彻落实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涉侨法律法规,也包括运用国家力量、通过海外侨界社团等非政府组织、侨界人士等为海外侨胞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不断凝聚和团结海内外华人华侨。海外联谊就是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邀请华人华侨来华访问考察、组织国内有关人士赴国外开展联谊联络等,促进海内外的交流和了解,增进各方面的信任和友谊。群众工作就是要在侨界群众与党和政府之间搭起交流的桥梁、密切联系的纽带。由此可见,侨联组织的职能都直接和间接地包含在软实力建设之中,服务和推动国家软实力建设是侨联组织履行职责的题中应有之义。

  从使命来看,服务和推进国家软实力建设是侨联组织的历史选择。党的十七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侨联组织提出要“最大限度地把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团结起来,积极性调动起来,独特优势发挥出来”,从而“充分发挥他们在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方面的积极作用,在传播中华文化方面的独特作用,在增进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方面的桥梁作用”。“三个最大限度充分发挥四个作用”是新时期侨联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新时期侨联工作的历史使命。不论是推动和平统一大业,传播中华文化,还是增进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这些都是侨联组织在更高层面、更大范围服务和推进软实力建设方面的重要内容。由此可见,围绕国家战略,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全力以赴服务和推动国家软实力建设是新时期侨联组织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参与互动(0)
【编辑:杨丽】
    ----- 中国侨界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