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中国侨界

全国“两会”听侨声 侨界代表委员争献给力之策

2011年03月09日 17:36 来源:上海侨报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继续加强侨务工作,维护海外侨胞、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他们在促进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中的独特作用。”近三个小时过去了,在温家宝总理宣读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即将结束的最后十分钟,对侨务工作的叙述出现了。台下分坐在各省、市、自治区人大代表席、各界别政协委员席上的侨界人士,听到这句话,不约而同地挺直了后背。中国侨联副主席、宁夏回族自治区侨联主席朱奕龙告诉记者:“我心里就在鼓掌啊,国家强盛了,更注重侨的工作,对侨界来说,这是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全国人大代表、沈阳市侨联主席苏丽荣则告诉记者:“我们也在时刻关注着祖国的“十二五”规划和新时期建设,侨界的代表委员具有见多识广、知识层次高的特点,所以这些年来,侨字头建言总是给力。”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副主席、宁夏回族自治区侨联主席朱奕龙:

  要对海外侨民的状况“心中有数”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我国近期在利比亚大规模的撤侨行动成为代表委员们的热议话题。

  朱奕龙告诉记者:“全国各级侨联都非常关注这次撤侨行动。我们的党和政府反应迅速、布置及时,海陆空并用保护侨民,这是振奋人心的,侨界感受到国家的日益强大。35680名中国公民全部安全撤离,没有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这是不可能的。”

  同时,他还指出:“我觉得这次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我们国家在利比亚这样一个小国,竟然有这么多公民。随着世界局势的发展,一些地区争端、摩擦、突发性自然灾害会不断发生,因此,海外助侨、撤侨的情况还会出现,我们的有关部门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当地到底有多少我们的侨民,分布和生活情况如何,这样才能做到有事发生时不慌不乱,有的放矢。”

  让侨商感觉是“自己人”

  朱奕龙不仅是中国侨联副主席、宁夏回族自治区侨联主席,也是一位出色的侨商。对于侨商的发展现况和面临的问题,他格外关注。

  如何让侨商在尚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引进来、留得住、助发展”?朱奕龙脱口而出说道:“让侨商充分体会到自己是主人。”朱他解释说:“目前,中西部地区吸引侨商、侨企、高级海归人才的热情很高,但在生活和投资的某些具体方面,有些专门针对他们的限制性做法,这是一种歧视。”

  朱奕龙强调,这并非是说侨商和海归人才要超国民待遇,而是“要和国内企业同等的国民待遇。只有他们感觉平等了,才会有‘自己是主人,我属于这里’的感觉,才能安心在西部干”。

  朱奕龙在小组讨论会上提出,应该以侨为载体,政府搭建发展平台,使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成为海外华侨华人科技人才的创业热土。

  朱奕龙建议,建立适应新形势的新型融投资体系。通过华侨华人、海归留学人员合作创办银行、建立华侨企业发展扶持基金等,提供多渠道、多层次的资金支撑,促进科研成果早日转化为生产力。

  在条件成熟的少数民族地区创建海外华侨华人投资创业基地,完善服务体系和配套政策,重点扶持一批海外归国创业领军人物。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完善促进侨企发展的相关政策性文件,为确保侨企高速、高效发展创造一个良好宽松的发展环境,营造一个舒适的发展氛围,切实保护侨企根本利益,真正做到为侨企发展保驾护航。

  建立为海外华侨华人科技人才服务体系。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广大侨务工作者要增强使命感,为海外华侨华人科技人才在西部的创业搭建好服务和信息交流平台。

  “提案大王”一个提案调研两年

  朱奕龙是侨界有名的“提案大王”,从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开始,朱奕龙每年正式提交大会的提案都在十多个。今年,他正式提交的有11个提案,涉及农村教育、环保、中西部开发等多个“十二五规划”中的重点领域。

  2008年,朱奕龙在全国“两会”上提交的《关于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增加“侨情”项目的建议》被采纳,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增加了侨情调查。朱奕龙告诉记者:“改革开放后,我国出国留学的人数不断增加,而最近二十年,不少学有所成、事业有成的海外华人选择回国发展,这些新的侨情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必须对广大归侨侨眷这一群体有一个确切认识,了解掌握他们的情况,才能在新形势下做好侨联工作。”

  提到这个让侨界骄傲的提案,朱奕龙告诉记者:“这个提案我调研了两年,先后走访了浙江、福建、上海等多个省、市、自治区,拜访了许多侨界前辈和资深侨联工作者,听取意见,了解情况,最后才正式定稿。”提到两年间所花费的精力和金钱,朱奕龙毫不在意,他说:“只要提案有质量,对侨界工作有帮助,我不计较这些。”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董方】
    ----- 中国侨界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