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中国侨界

汇侨力聚侨心联侨情 江门市侨务工作实现新突破

2011年04月21日 09:15 来源:江门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江门市第六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明天(4月22日)将召开。作为“中国第一侨乡”,五年来,我(江门)市各级侨联携手打造了一支强有力的侨联工作队伍——全市基层侨联组织从600多个发展到850个,实现了市、区、镇街、社区(居委)、村、华侨农场全覆盖的、较为完善的侨联组织网络;完善了世界江门青年大会、江门侨青会、香港江门(五邑)侨联联谊会、江门侨商总会、侨联艺术团、侨联法律顾问委员会、侨联简报与侨青网、侨情资料库八大工作平台;各级侨联“组织起来”且“活跃起来”,不仅在自身建设、服务经济建设、为侨服务、培育侨务资源、侨务慈善、海外文化交流等多方面有了新突破,而且调动了海内外侨胞参与侨乡建设的积极性,构建了稳定和谐的“侨界之家”,展现了我(江门)市侨联工作的品牌力量。

  【汇侨力】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我(江门)市各级侨联充分运用海内海外两个平台,汇聚财智资源,用“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来,各级侨联配合促成外商投资1000多项。全市现有侨资企业3000多家,投资总额达100多亿美元,企业缴税额占全市总税收的约1/3,解决就业人员30多万;其中,4家侨资企业为“全国百家明星侨资企业”,11家为“全省百家明星侨资企业”。市侨联以侨商会为平台,定期组织侨资企业开展联谊和考察,促进了我(江门)市投资软环境的改善。为推动侨资企业转型升级,市侨联组织调研组,多次深入侨企了解自主创新、转型升级等情况,并向市政府提交调研报告,引起重视。

  同时,全市各级侨联努力打造“侨爱心工程”,5年来,发动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共捐赠9.7亿港元,额度位居全省地级市之首,有力地推动了我(江门)市公益事业发展。2009年以来,市侨联推动落实“万侨助万村活动”,提议设立““江门市归侨侨眷困难救助基金”,开展扶贫助学等慈善项目,为3个华侨农场危房改造募集资金300多万元,建起5个“侨心村”。

  【聚侨心】

  全面细致为侨服务

  2006年4月,所罗门群岛发生骚乱。全市各级侨联快速反应,第一时间做好撤侨接待安置工作,3天之内接待安置了192名侨胞,并及时解决了其子女入学、护照签证、延期居留等问题。

  5年来,全市侨联系统共处理来信2794封,接待来访来电4095人次。信访案件主要涉及华侨祖坟、城镇华侨房屋拆迁、祖屋纠纷、寻根问祖、社会保障等,各级侨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一一妥善处理。此外,市侨联协同有关部门开展了“江门五邑旅外乡亲为江门科学发展建言献策”活动,收集整理意见、建议50多条。市政协委员、市侨联委员张兆强提出“搬迁白沙电镀城企业,推进龙湾至白沙段新发展,力推江会融合”的提案,被江门市政协定为首个“一号提案”。市侨联还主动向有关部门举荐德才兼备、参政议政能力强的侨界人士,推荐印尼侨眷陈津江为奥运圣火惠州段火炬手,推荐越南归侨邓亦燕为全国妇代会代表。

  市侨联还协助解决了3个侨场归难侨危房改造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协调解决了华侨农场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历史金融债务、归难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历史遗留问题,加快了“三融入”的步伐。

  【联侨情】

  多载体筑交流平台

  5年来,各级侨联接待海外、港澳社团共2375批次,82500人次;多次参与组团出访美洲、欧洲、东南亚等地国家和港澳地区,广泛接触当地华侨华人及社团、商会,联络感情,增进合作;先后在江门、澳门召开第一届、第二届世青会,走出了大型侨务活动由政府推动、社团出资、市场化操作的新路子。

  同时,各级侨联凭借五邑大学、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江门幼师等侨界文化传承基地,搭建起“侨文化”交流平台。我(江门)市现有侨刊乡讯80多种,大多由基层侨联主办,已成为海外侨胞的“集体家书”和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市侨联还协助多家海内外媒体到我(江门)市采访拍摄,传播了我(江门)市深厚的华侨历史文化。(周瑞琴 余泽权)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董方】
    ----- 中国侨界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