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中国侨界

广东揭阳侨史文化展览馆:展侨脉千秋谱发展新篇

2011年06月16日 11:1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6月16日电 据揭阳市侨联消息,广东揭阳市侨联以“侨脉千秋”为主题,以“华侨文化”、“侨乡文化”和“奉献文化”为重点,创办“揭阳侨史文化展览馆”,根据《省侨联关于贯彻<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的意见>》规定精神,经精心策划布展,呈报上级侨联综合评定,去年底,侨史馆获批准为全省首批十个“广东省侨联侨界文化交流基地”之一。作为一个对外文化宣传窗口,揭阳侨史文化展览馆对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挖掘传承揭阳特色“侨文化”,进一步提升侨乡形象,努力建设和谐侨界、和谐揭阳,无疑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一项当之无愧的“侨心工程”

  在揭阳市区马牙路北入口西侧,有一座结合中外建筑艺术的楼宇巍然屹立,那就是揭阳市侨联大厦(揭阳侨史文化展览馆)。中国侨联副主席、著名爱国侨领庄世平老人在96高龄时为之题写侨联大厦名,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国侨联主席林军题写馆名。这栋大厦高8层,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总投资1800多万元,是一座集办公会议、侨史展览、餐饮旅业、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涉外接待基地。大厦七楼至八楼的揭阳侨史文化展览馆,主要反映旅外乡亲出国谋生的辛酸史、奋斗史、创业史和成就史,展示广大旅外乡亲守望相助、情系桑梓、感恩奉献的生动事迹。

  揭阳侨史文化展览馆(以下简称侨史馆)建筑面积为1600平方米,7楼设置“奉献厅”,分为16个感恩奉献专题厅,是展示揭阳侨界人物专题馆和侨社主题馆,展示了揭阳海外乡贤的创业、奋斗、成就的业绩和风貌,彰显了他们的爱国爱乡支持家乡建设的奉献精神和高尚品德。8楼设置为“华侨厅”和“侨乡厅”。华侨厅分为五个部分:即“漂洋过海、根在揭阳”,“创业维艰、贡献卓著”,“造福社会,泽荫后人”,“融入主流、落地生根”,“侨社大观、群雄争艳”等。侨乡厅分为五个部分:即“心系故园、桑梓情深”,“叶落归根、无怨无悔”,“侨乡新貌、古邑雄姿”,“服务大局、侨联风采”,“侨界之光、百世名扬”等。其中,16个奉献专题厅所展示既有侨乡俊彦,也有社团精英;既有工商巨擘,也有爱国实业家和慈善家:老一辈的旅泰侨胞辜炳标,旅马侨胞李志明、刘南辉;新生代的旅新侨胞蓝楚汉,旅美侨胞罗文正;不遗余力、慷慨解囊捐建侨联大厦(侨史馆)的港澳同胞陈伟南、许世元、叶树林、陈伟、王长利等。

  步入侨史馆,笔者不禁被其格调新颖的装修、编排严谨的布展所震撼,被馆中展示的一处处时代气息强、思路清晰、丰富翔实的内容所吸引。笔者看到,侨史馆内容的编排、陈列呈散文式结构,每个单元具有相对独立性,但形散而神不散,每个部分和单元的主题都服从展览的总主题——“华侨文化和侨乡文化”。在每个分(副)主题的内容取舍上,该馆遵循“抓大放小”和“简单”的原则,重在宏观描述,突出重要内容或最有影响的东西,不面面俱到,不拘泥于细节描述,不过于复杂,使观众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为让观众有临场逼真的体验,展览馆还用“真实再现”的手段,有根据地还原、重构展品的使用环境和背景,如实物造景、让文字记载影像化等,给观众“进入历史事件的感觉”,从而有身临其境般的震撼和感动。如展厅中央的红头船简制模型,就让进门的观众精神为之一振:作为清代潮人赴南洋进行商贸往来的海上重要交通工具,红头船象征华夏炎黄子孙振兴中华、团结拼搏、艰苦创业、不畏艰险、敢为人先、乐于奉献的时代精神;雕塑《扬帆出海》以揭阳华侨“下南洋”这一走出国门、海外谋生的背景为题材,表现他们以海为路、告别亲人、闯荡他乡、艰苦创业的坚强毅力和精神风貌。这些牵动爱乡之情的动人场景,看后无不令人热血沸腾。

  此外,该馆还通过多媒体、3D动画、虚拟现实、影像处理等高科技辅助系统,使展示手段突破传统的文字图片加说明的做法,强化展览信息的传播和交流,增强展览的参与性、交互性和趣味性。

  揭阳市侨联大厦(侨史馆)并不以宏大规模及豪华装潢哗众取宠,而是以聚侨心、汇侨智、挥侨力、谱侨篇的精神风貌和力量源泉,世代相传,植于侨心,惠泽后人。这个项目是市委、市政府为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创办的实实在在的一项“侨心工程”,也是揭阳市侨联领导班子的辛勤劳动和不懈努力的成果。

  一段艰辛曲折的建厦征程

  揭阳是全国著名侨乡,全市归侨侨眷180多万人,旅居海外华侨华人320多万人,港澳台同胞60多万人,遍布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长期以来,揭阳侨乡和海外华侨社会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并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华侨文化和侨乡文化,开侨史文化“风气之先”。

  揭阳市侨联成立以来,创建侨联大厦(侨史馆)——为广大归侨侨眷、海外侨胞及港澳台同胞筑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一直是全市侨界及侨联工作者的共同夙愿。但作为欠发达地区,揭阳百业待举,故筹款难题成为建厦最大的困扰。市侨联主席黄庆华上任后,便深入调研,结合实际调整筹建大厦建设方案,因种种原因,筹建大厦工作一波三折,不少人感到失望,可是他却坚持“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信念,振作精神,排除障碍,寻求破解难题的途径。

  揭阳市委市政府历任尤以现任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此项工作。德高望重的庄世平先生等侨界人士关爱有加,出谋划策,鼎力襄助。旅泰侨胞、慈善家辜炳标,澳门同胞、工商俊彦许世元等海外侨胞、港澳同胞为置建侨厦不遗余力,斥资相助。为了大厦建设,市侨联领导班子全力以赴,呕心沥血,艰苦创业,对建设方案反复调整优化,不断完善。通过集思广益,有关职能部门的领导对侨联大厦建设工程项目的报建等手续给予特事特办,一路绿灯,终于促使大厦续建工程于2006年2月25日顺利开工,并于2011年1月10日隆重举行揭阳市侨联大厦(侨史文化展览馆)落成暨“广东省侨联侨界文化交流基地”揭牌仪式,使市侨联多年不懈的努力“修成正果”。

  一个备受瞩目的文化平台

  广东省侨联侨界文化交流基地揭阳侨史文化展览馆以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及简洁的文字介绍,生动地记录了揭籍海外企业家感恩奉献的壮举,深受揭籍乡贤瞩目。开馆以来,许多侨界和社会各界人士莅馆参观,对侨史馆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揭阳市侨联荣誉主席、泰国辜氏影业公司董事长辜炳标:我此次很高兴参加侨联大厦(侨史馆)落成典礼,参观后感触很深,侨史馆内容丰富多彩,比我想象的好得多,是黄庆华主席等真正为侨办的一件实事、好事。为家乡尤其是侨界做些慈善公益事业是我一直以来的愿望与职责,我认为侨史馆的作用很大,将会激发更多海外乡亲为家乡做贡献。

  ——中国侨联原副主席、广东省侨联原党组书记、广东潮人海外联谊会名誉会长、揭阳市侨联名誉主席王善荣:揭阳侨史文化展览馆的建设历程既艰辛又曲折,既独特又辉煌,凝聚了市侨联一帮人锲而不舍、攻坚克难的精神与毅力。侨史馆的成功建设,本身就是海外乡贤、企业家爱国爱乡、无私奉献的具体体现。

  ——国务院侨办海外司原司长、北京潮人海外联谊会、联络部主任、揭阳市侨联名誉主席王期猛:揭阳这几年发展变化如此之大,令旅外乡贤深受震动。特别是参观揭阳侨史馆之后,心里的触动尤其深刻。展览馆所布展的众多揭籍海外乡贤、企业家事迹,值得大力宣传,也值得广大的海内外揭籍乡亲学习。

  ——深圳市原侨办主任、侨联主席、深圳潮人海外经济促进会永远名誉会长、揭阳市侨联名誉主席黄国祥:揭阳侨史馆是揭阳海外乡贤、企业家奋斗史、创业史、爱国史、爱乡史的一个缩影,揭阳海外乡贤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感恩奉献精神与情系桑梓的崇高品格,是潮汕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揭阳、振兴揭阳的宝贵精神财富,值得发扬光大。

  ——澳大利亚潮汕青年联谊会董事局主席、澳大利亚雄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广州市青螃蟹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梓锋:揭阳侨联奋斗近10年终于建成揭阳侨史馆,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个记录海外乡贤、企业家爱国爱乡、感恩奉献壮举的好去处,这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好事实事,此举能更加广泛地联络海内外乡贤、企业家,进一步激发海内外乡贤、企业家爱国爱乡的激情,为建设美好揭阳贡献更多的力量。

  揭阳市委副书记杜安义在侨联大厦(侨史馆)落成庆典上说,侨史馆为广大归侨侨眷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良好阵地。他在参观侨史馆后赞叹有加,认为侨史馆凝聚了市侨联领导执着追求、锲而不舍进行侨史理论研究的结晶,为弘扬揭阳特色侨文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要求市侨联要加大侨文化的宣传力度,让侨史馆发挥更大作用。

  揭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谢峻参观侨史馆后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在全市侨联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侨史馆是侨联“五有”建设中阵地场所建设的典型教材。为贯彻落实市委作出的关于建设文化强市的决定精神,学习了解宣传揭阳侨文化,拟将不定期组织参观揭阳侨史文化展览馆列入市委党校理论培训班次的一项学习内容。

  拳拳赤子心,绵绵桑梓情。揭阳侨史文化展览馆以“侨脉千秋”作为主题,以揭阳华侨产生、发展、演变和家国情怀为主要内容,力求梳理记载揭阳侨史发展轨迹,反映其思想特质,继承、丰富和发展其社会文化和精神财富,必将在挖掘传承揭阳特色侨文化,弘扬海外乡亲之高尚情操,彰显其身居异邦,崇根报本,感恩奉献,乐善好施的善举美德,激发其爱国爱乡热情,为推进揭阳文化强市建设进程,为构建和谐侨界、和谐社会,为建设富民强市和谐文明新揭阳做出更大贡献。(黄健新 蔡泽青)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董方】
    ----- 中国侨界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