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中国侨界

南侨机工后代留守机工纪念碑6年

2011年07月14日 11:28 来源:云南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南侨机工后代留守机工纪念碑6年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警铃尖锐的声音响在耳边,让人揪心地疼痛;一座高高矗立的纪念碑和纪念墙上密密麻麻的名字。昨天(13日),是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南侨机工的后人和华侨们重走滇缅公路中国段的最后一天。

  他们希望中国能越来越强大,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

  老鲁田的汽笛声

  11日,车队从保山出发继续向滇缅公路中国段的最后一个站瑞丽市畹町经济开发区进发。

  出保山约10公里,路标上指示一个叫707的小镇。707是从昆明滇缅公路出发至此共707公里的称谓,据机工后代张云鹏说,这是机工们取的名字。

  导游何萍介绍,70多年前,因为经常在这个荒僻的山野里看到经过的大卡车,附近的老百姓先是看稀奇,之后发现路过的机工们会打听吃饭的地方,于是便从山里背来了鸡蛋聚集在这个机工们经过的地方买卖。这里渐渐热闹起来,并形成了一个小集市,百姓们还在路边搭建起了房子。于是机工们便将这里取名叫做707集镇。

  在一个叫老鲁田的地方,张云鹏希望大家下车向一位曾经牺牲在这里的机工默哀致敬。老鲁田的方位在路边,下面便是滔滔怒江和万丈深渊。当年,在这条险峻的道路上行车时,机工邱九田连人带车摔下了万丈深渊。他的尸体被怒江水冲走,不知所踪。

  张云鹏在队员们集体默哀时,摇响了一位老机工的后人珍藏的报警器,警铃尖锐的声音响在耳边,让人揪心地疼痛。

  “我觉得心里很悲伤也很平静,悲伤是因为他就这样离开了,平静是因为,他知道我们来看他了,我们下次还会来看他。”四驱万里行筹委会秘书蓝杰豪这样感叹。

  一座永远的丰碑

  在畹町开发区内的崩龙山,有一座南侨机工抗日纪念碑。昨天早上9点,畹町突然下起了小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政府和畹町经济开发区的相关领导来到这里与队员们重温历史,缅怀先辈。该州副州长高铁英对重走滇缅公路的海外侨团表示了诚挚的谢意,他说,南洋机工回国参加抗战,在华侨爱国史上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也充分表现出炎黄子孙同祖同根的凝聚力。他表示:“我们会让滇缅公路这条抗日生命线在改革开放中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以告慰为民族解放而牺牲的先辈英烈!”

  队员们拾阶而上,在雨中向纪念碑敬献花圈和黄菊花。陈嘉庚的第三代长孙陈立人先生说,当他站在这座纪念碑前,俯瞰滇缅公路时,心里感慨万端。畹町桥对面就是邻国缅甸,当年南侨机工们就是从这里出国,拉回了前线需要的抗战物资,“我好像看到了满载抗战物资的道奇车、万国车川流不息地从桥上通过,汽车的轰鸣和老桥的不堪负重好像还响在耳旁。”

  风景如画的畹町小城总是赋予了陈先生太多的联想和感叹。他说,时代变了,滇缅公路现在已经成了一条寂寞的路,他永远有一个美好的心愿:中国人民与马来西亚的友谊永远长青,海外华侨都拥有一份炎黄子孙共同的爱国情怀!因为南侨机工和滇缅公路是人们心中的一座永远的丰碑!

  留守纪念碑6年

  1942年5月3日,日军占领了畹町,后又连陷芒市、腾冲、怒江以西的地区。之后的5月5日,中国军队为了阻止日军东犯,炸毁了怒江上的咽喉惠通桥。于是,滇缅公路彻底中断。

  在畹町南侨机工纪念碑落成后的6年里,机工后代叶晓东一直守在这里,每天,他会擦净碑上的每寸尘灰,刻在碑上的每一位南侨机工的名字他早已记在心上。其中,他的父亲陈团圆的名字他会一遍遍摩挲着。

  “真想知道我父亲长什么样子啊。”叶晓东长叹。

  惠通桥被炸断后,部分南侨机工被隔断在怒江以西的敌战区。日军组织了大规模的搜捕。陈团圆也在搜捕之列。为了活下去,较好地隐蔽自己的身份,陈团圆与当地姑娘朗玉宝结婚。然而,他还是被日军抓到,并被活埋。

  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丈夫被活埋,朗玉宝忍住悲伤,带着儿子四处躲藏,靠乞讨为生。为了生存下去,她重新嫁人。父亲遇害时,叶晓东仅仅3个月,他现在已经是67岁的老人,却不知道自己的父亲长什么样子。

  因为悲伤,母亲不愿意提及当年的事。15岁时,叶晓东从一位健在的老机工那里知道了自己父亲的事情,母亲早早故去,“我从来没有停止过寻找,找了30年了,我还是想看看他长什么样子。”

  为牺牲英烈培土

  昨天中午,离开畹町南侨机工抗日纪念碑后,车队在返回芒市途中再次踏上了父辈曾走过的30余公里的滇缅公路。队员们要了却最后一个心愿:去三台山祭奠几位机工。

  经过30公里的跋涉,队员们到达了目的地——三台山道班角大弯子。70多年前,这个远远看上去像有三级台阶的山也曾被日机炸得千疮百孔。机工欧文华的儿子欧云林说,在这个拐弯的小角落里,曾经有两位不知名的机工牺牲,还有一位叫得出名字的机工,他叫周开定。

  欧云林介绍,听父亲说,周开定当年开车路过这座山时,大雨如注,天黑路滑,突然一棵巨大的树压下来,正好打在了驾驶室上,将车死死压住。周开定当时受了重伤,为了保住一车军用物资,他用尽最后的力气持续不断按响汽车喇叭。当地老乡听到了呼救声,然而当他们赶到时,军火保住了,周开定已经离开了人世。

  “我爸爸在我很小的时候路过这里会告诉我,因为战争,两个机工叔叔牺牲了,他们被草草掩埋。”欧云林说,这两位不知名的机工,他们牺牲后没有墓碑。“现在每年清明节,我和家人都会来祭奠他们”。

  队员们铲了土为这个小角落培上土,又从路边找来了许多砖块围上一圈。在这座刚刚垒起的小小坟茔前,大家默默垂泪,为3位志士默哀,向着马来西亚的地方深深三鞠躬……

  至畹町,80余位华侨完成了滇缅公路中国段内的重走,本报记者的随行采访也结束了。一段历史在重走的过程中获得了许多感怀,众队员都表示:重温历史是为了不忘国耻,知耻后勇是为了让自己的国家更加强大,他们都希望中国能越来越强大,人民的生活能越来越幸福!这是他们华侨共同的心愿。(邓建华)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南若然】
    ----- 中国侨界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