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中国侨界

陈威:将大清银行改为民国银行

2011年08月04日 09:39 来源:上海侨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谈起父辈的经历,今年已经80多岁高龄的民革成员陈兆奎感慨不已:“父辈们的一生始终在面临一次又一次的选择,没有人告诉他们应该往哪条路走。他们只是凭着一腔热血,寻找革命的出路。”

  陈兆奎的父亲陈威与二叔陈仪是同胞兄弟,均为光复会会员。在辛亥革命前后,为探索祖国的富强之路,年轻的陈氏兄弟执着探索并实践。在陈兆奎看来:“当时大部分为此浴血奋战的革命志士,年龄都只有二十多岁,他们是上个世纪的‘80后’。”

  民国金融家曾遭通缉

  陈兆奎的父亲陈威在民国元年任国会众议院议员,同时在北京政府担任过财政部的公债司、钱币司、库藏司司长等要职。“他是实干家,主要任务是将清朝的金融体制向现代金融体制过渡,将大清银行改为中国银行。”陈兆奎说。

  陈威1902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经济系,“徐锡麟、秋瑾、鲁迅等与我的父辈都是同乡好友。”陈兆奎告诉记者,当时其祖父陈炳镛已移居北京,在日本正金银行任买办,与清朝王公贵族都有来往,“祖父希望父亲学成归国后能进入仕途。”

  “小时候我们经常问父亲,你是不是革命党?他总是支支吾吾的。”陈兆奎回忆道。事实上,蔡元培、陶成章成立光复会后,陈威就成为光复会早期的秘密会员,从事革命活动。回国后,陈威遵从父命参加科举考试,因“字迹太潦草,只能取二等”,被派在清廷度支部(清代掌管财政事务)任职。“可见父亲并不在意当官。”陈兆奎说。

  1907年,徐锡麟在安庆刺杀清廷官员恩铭被捕,当局大肆搜捕革命党人。步军统领那桐得知好友陈炳镛的儿子陈威也在搜捕之列,将消息策略性地透露给陈炳镛。陈炳镛遂让儿子“到日本去躲一躲”。

  风头过后,陈威继续回到清廷当差。“父亲从此与银行金融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据陈兆奎介绍,大清银行原来用的是中式账簿,正是在陈威手里,改成了西式账簿。陈威还担任过中国银行的副总裁和代理总裁,他在任时培养起来的现代金融人才张嘉璈、贝祖贻等,在民国时期一直执掌中国银行。

  陈兆奎认为,父亲在建立中国现代化银行方面做了开创性的工作,但任满后就主动卸任。“这与光复会宗旨‘功成身退’对他的影响有关。知识分子的清高,功未成,身先退啊。”

  巧妙周旋义救蔡锷

  与陈威相差三岁的胞弟陈仪是老同盟会成员。陈兆奎回忆这个二叔时说:“他与父亲一样,都是热血青年,当时大部分为革命浴血奋战的革命志士,年龄都只有二十多岁,他们是上个世纪的‘80后’。”

  1900年至1907年,陈仪在日本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就读,辛亥革命爆发时参加了浙江独立运动。民国建立后,陈仪被推举为浙江都督府陆军部长兼陆军小学校长,后应召去北京任政事堂统率办事处参议。

  1916年,袁世凯窃国称帝,蔡锷离京赴滇讨袁,袁世凯得到密报,命陈仪带兵速去天津追回蔡锷。然而,陈仪是蔡锷、蒋百里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同学,并且是秘密结盟反袁的12位将军之一。袁世凯命他追蔡,陈仪不免暗暗好笑:“袁大头百密一疏,用错人了。”后陈仪以“追不到”为由复命,放了蔡锷。

  亲自宣布台湾重归中国

  陈仪是首任中国台湾省行政长官兼警备总司令,国民党二级上将,也是我国为迎接新中国诞生而献身的国民党最高级别的官员。“二叔是孙中山先生思想的忠实追随者。”陈兆奎说。

  1945年10月25日,陈仪代表国民政府在台湾台北公会堂举行了中国战区第15次受降仪式,日本驻台湾总督安藤利吉向国民政府行政长官签字投降。受降典礼后,陈仪宣布:“从今天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归中国,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国政府主权之下,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事实,本人特报告中国全体同胞及全世界周知。”

  由于“2·28”事件,反动派把罪责推到陈仪身上,他黯然下台,离开台湾,并在家中反思了自己的一生。“二叔与一些进步的民主人士来往,还有中共地下党员。”陈兆奎说,陈仪最终认识到,在中国,只有共产党真正代表人民的意志。

  不幸的是,陈仪为了让一手培养起来的学生汤恩伯弃暗投明,劝其起义,却反被出卖,汤恩伯向蒋介石告了密。“1949年2月22日,二叔到武定西路开纳公寓看望病中的父亲,兄弟两人都认为国民党大势已去,对未来的向往尽在不言中。”陈兆奎说这是他最后一次见到二叔陈仪。翌日,陈仪就被软禁在寓所,后又被押往台湾。1950年,被蒋介石杀害于台北。

  “父辈们的一生始终在面临一次又一次的选择,没有人告诉他们应该往哪条路走。他们只是凭着一腔热血,寻找革命的出路。”陈兆奎这样说。

  1980年6月9日,中共中央有关部门宣布了一份“陈仪先生结论”的文件,追认陈仪是“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贡献出生命的爱国人士”。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南若然】
    ----- 中国侨界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