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中国侨界

见证百年晚晴园成孙中山南洋纪念馆

2011年09月09日 14:29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的一曲《晚晴》飘到了海外的新加坡,成为了一幢两层别墅的名字,也谱就了一曲颇富革命浪漫情怀的辛亥掌故。

  侨商张永福买下山野小居“晚晴园”,意作供养母亲之用。谁都没想到,远离世俗的颐养天年之所,竟成酝酿起风卷南洋的革命激发点。

  孙中山8次到访新加坡(时人又称“星洲”),3次住在了晚晴园,前后居住时间加在一起长达5个月。辛亥革命前夕有影响力的几次起义都是在这里秘密策动,包括1907年5月的潮州黄冈起义、1907年12月的镇南关起义和1908年4月的河口起义等。革命志士相聚在此,或往返欧亚途中落脚于此,小小的庭院人潮不息,一时成了秘密的革命活动场所。

  几番风雨,人间几度春秋!晚晴园一度荒芜,后由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修复,建成“孙中山南洋纪念馆”。而正值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新加坡政府正式参与纪念馆管理,对其进行大修,预计将于今年10月初重新对公众开放。

  记者来到时,晚晴园仍在修缮。坐落在新加坡马里士他路,这座巴拉甸式两层独立洋房气质优雅,糅合了欧美古典别墅与中国和马来西亚风格,与周围的高楼大厦形成了鲜明反差。

  晚晴园并不大,一座孙中山塑像坐落在园子中央,象征了它在革命历史上的地位。

  孙中山南洋纪念馆馆长潘宜辉指点着二楼的一个房间,告诉记者那就是孙中山的卧室和办公室。那里曾经有一张他最喜欢坐的旋转椅。每天早上,孙中山看完报纸后,就在办公室阅读各方来信,看后立即执笔回信。身居异乡的孙中山还常常站在二楼的露台上,远望凝思革命的前途命运。

  1906年4月,孙中山第一次住到晚晴园,在两个星期的时间里,孙中山与当地华侨广泛联络,最终成立了同盟会新加坡分会。3个月后,孙中山再次住到晚晴园。这一次,同行的胡汉民等重新起草了同盟会新会章;1910年7月,孙中山第三次住到晚晴园,重整革命团体,并到槟城募捐。

  从事革命活动之余,孙中山还会策马郊野。当时晚晴园地处郊外,对面是一大片草丛,园里养有一匹马。孙中山骑术很好,不必加鞍,就能安坐马背上奔驰。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董方】
    ----- 中国侨界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