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中国侨界

刘北宪:华文媒体重塑世界“话语精神”

2011年09月14日 08:5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刘北宪:华文媒体重塑世界“话语精神”
中国新闻社社长刘北宪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社北京9月14日电 题:刘北宪:华文媒体重塑世界“话语精神”

  中新社记者 符永康

  9月17日,第六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将在中国重庆盛大开场。主办方之一中国新闻社社长刘北宪接受专访指出,该论坛广邀业界领军人物,探讨华文媒体发展大计,相信将为全球华文媒体发展乃至全球传播体系改革带来有益思考。

  “矫正”世界话语天平

  刘北宪指出,在全球现代化浪潮中,西方媒体抢得先机,在国际信息传播和新闻报道中长期占据主导甚至霸权地位。而近年来,包括华文媒体在内的多语种、多族裔、多元文化传媒平台在世界各地迅速成长,正在“矫正”着世界话语的天平。

  尤其是在中华文化复兴、中国和平崛起、中外交流盛行的大背景下,海内外华文媒体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日益增强,不仅没有受困于两年前的国际金融危机,而且浴火重生,得以稳步发展壮大。

  刘北宪举例说,近两年,印尼《国际日报》集团新创办了《苏北日报》等华文报刊;2010年面世的《棉兰好报》如今已成为当地第四大华文日报。印尼《讯报》从2011年起增扩至24版,泗水《千岛日报》则实现在雅加达同步印刷。如此红红火火之势,与西方纸媒的惨淡经营形成鲜明对比。

  在美国,去年旧金山先后开播了24小时华语电台和电视台;美国中文电视数位频道实现了24小时中文节目播出;ICN电视联播网亦启动两条高清频道,全天候提供华语节目。华文媒体已经成为全美少数族裔传媒的一支奇葩。

  在台湾,去年岛内五大媒体广告增长19%,不仅是过去7年来首次出现正增长,而且增幅较大,前景可期。

  同时,一些没有华文媒体的国家和地区也开始出现华文报章。在欧洲,《北欧华人报》今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创刊。在中美洲,《华商周报》的诞生开创了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华文报纸的历史。

  遍布世界各地的华文媒体,不仅成为华侨华人了解祖籍国和家乡的信息总汇,而且也为所在地主流社会认知中国搭建了一条条便捷通道,成为名副其实的大众媒体。

  刘北宪说:“早在30多年前我还在北京大学读书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发表了题为《多种声音,一个世界》的著名报告。而今,世界话语格局终于走上多元化、平衡化、互动化发展的高速路。当此之际,全球华文媒体应顺应大势,积极进取,携手合作,勇担时代使命。”

  华媒重塑世界“话语精神”

  广受关注的是,近年来中国政府和媒体力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与海外华文媒体携手联姻,遥相呼应,被一些观察人士解读为华文媒体力图与西方话语体系展开一场所谓的“舆论战”。

  刘北宪对此表示并不认同。他说,目前西方传媒依然处于强势地位,而中国媒体和海外华文媒体努力做大做强,并不是谋求新的话语霸权,而是要增强平等对话与交流,为受众提供一种可供选择的声音。

  刘北宪说:“而只有当一种声音足够大时,才能真正受到重视。因此,华文媒体同仁不甘当国际话语体系的配角,不愿做沉默的大多数,这是完全可以理解并应该给予尊重的。”

  上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论”,引发强烈反响,成为许多西方传媒人士的潜意识思维。刘北宪认为,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国际交往趋于密集、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蕴含对抗意识的“文明冲突论”已经不再适合今天的世界,而应改之为“文化融合论”。

  刘北宪说,按照这种新的话语精神,海内外华文媒体应积极与西方媒体加强对话,消除芥蒂,在商业运营上探索合作方式,在信息传播中互相尊重,共同打造“一个世界,多种声音”的话语新格局。

  他说,按照这种新的话语精神,全球华文媒体更应该情同手足,齐心协力,以融合和包容的心态,共同拓展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发展空间,增益和谐侨社,谋求共同发展。

  作为一家为世界各地华文媒体提供资讯服务的国家通讯社,中国新闻社近年来全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新近完成驻印尼、德国、菲律宾、比利时等地分社建设,并着力推进亚太总分社、美洲总分社的筹建,同时展开在巴西、南非等国家布点的筹备工作。

  中国新闻社旗下《中国新闻周刊》在中国新闻出版业打入西方主流社会、影响海外华人新生代方面,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其英文版进一步扩大在北美的发行,拓展经营领域;日文版强化数字媒体建设,日文网站和移动终端内容建设步伐加快;韩文版在首尔开设了办公室,意大利文版加大了发行量;南亚版保持着平稳发展的态势。

  刘北宪社长表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向海内外客户、受众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希望在第六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举办期间,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华文媒体同仁共商合作之策,共谋发展之计,共同致力于海内外华文媒体转型和世界话语体系改革。(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齐彬】
    ----- 中国侨界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