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中国侨界

侨界荣誉市民的“深圳情结”:深圳就是我的家

2011年11月29日 16:42 来源:深圳侨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2011年11月22日,深圳市第四批荣誉市民授荣大会在五洲宾馆隆重举行,被授予荣誉市民称号的48位国际友人、各界知名人士中,31位来自侨界推荐。他们秉承了侨界的优良传统,不仅为深圳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也鼓励了更多海内外人士在深圳投资兴业。他们虽然不是深圳人,却把深圳当做了他们的家。

  投资深圳,为深圳改革开放注入活力

  深圳是全国和全省重点侨乡之一,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众多。据不完全统计,深圳市有归侨侨眷30多万人,旅居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侨胞约有35万人,深圳籍的港澳同胞超过35万人。改革开放初期,第一批在深圳投资办厂人绝大部分是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如今,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在深圳市投资的企业约13000多家,占深圳市外资企业的70%以上。在深圳市第四批荣誉市民授荣大会上,被授予荣誉市民称号的侨界代表中,不乏在深圳经济特区刚刚建立时“第一个吃螃蟹”的那些人。他们的到来,为深圳的改革开放注入了无穷的活力。

  荣誉市民称号获得者、香港力嘉国际集团董事长马伟武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来到深圳创业,后在深圳成立力嘉国际集团,总投资超过7亿港元,年产值超过6亿港元。

  华南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梁满林同样也是最早来深投资的侨商之一。1983年,他到家乡宝安公明投资建立制衣厂,该厂是当时珠三角地区最大的制衣企业。随着产业升级转型,他又把主要精力和财力转到发展商贸物流业上,目前成为深圳华南城的主要策划者和投资股东之一。

  深圳市侨商国际联合会常务副会长、闽泰集团董事长朱景辉1980年就到深圳特区参加建设,见证了深圳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华凯塑胶(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吴荣基于1987年创办的公司是深圳市龙岗区大鹏镇当时港商投资较大、效益较好的厂家之一。他一直关心大鹏的发展,积极帮助家乡招商引资,曾多次荣获龙岗区政府“招商引资贡献奖”和“工业创汇贡献奖”。

  在深圳市第四批荣誉市民中,像他们这样关心支持深圳建设发展,率先来深投资创业推动深圳改革开放的侨界知名人士比比皆是。马伟武在回顾自己在深圳创业发展的历程时说,深圳是自己的第二故乡,“没有深圳这片肥沃土壤的滋养,就没有我个人事业的今天;没有祖国的强大后盾,就没有我们在海外拓展壮大的广阔舞台”。

  热心公益,为深圳公益事业无私奉献

  在深圳的各项公益事业发展中,也处处留下了港澳同胞和广大海外侨胞们的脚印,倾注了他们大量的心血和汗水。

  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以来,广大海外侨胞、港澳同胞爱国爱乡,关心祖国和深圳的建设,捐款捐物,资助兴办各种公益福利事业,累计超过35亿元。同时,深圳市各级侨务部门引导在深投资的侨商,在发展自己事业的基础上,积极回报社会,捐助内地贫困落后地区,捐赠累计超过25亿元。这其中,同样离不开侨界荣誉市民的贡献。

  荣誉市民称号获得者、深圳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大大科技开发(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林东亮先生在深圳与珠三角投资超过3亿元,他在深圳等地捐款超过1000万元。

  荣誉市民称号获得者陈玉昌在改革开放初期回家乡兴办企业的同时,为各项公益事业捐资1000多万元,发动商会会员捐资近1亿元。2008年获“深圳市首届慈善个人大奖”称号。

  荣誉市民称号获得者、深圳市侨商国际联合会常务副会长、香港东海联合(集团)有限公司主席黄楚标至2009年累计捐赠超过8000万元。四川汶川地震发生时,他还无偿协助深圳市民政局运送救灾物资直飞成都,开创了我国动用私人飞机抗震救灾之先河。

  侨界人士在事业有成后积极回馈社会,已经成为侨界的一大优良传统。不过也有并不很富有的侨界人士,他们在公益慈善的道路上,依旧乐此不疲。

  深圳市归国华侨联合会荣誉主席、香港诚兴消防工程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黄汉光,就不是一位很富有的人,生活很简朴。但他从上世纪80年代初起一直长期做好事,在龙岗区捐资办学、修桥筑路、敬老扶幼,近30年来为社会公益事业捐款近500万元,以实际行动影响并带动一大批人为社会公益事业出钱出力,深受侨界尊敬。获得深圳市荣誉市民称号前,他还获得过“2008年华人慈善(南方)盛典慈善精神奖”。

  可以说,30多年来港澳同胞和广大海外侨胞一直是关心、支持深圳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以最大的热情,齐心协力,拓展联谊,以侨为桥,引智引资,为深圳的改革开放出谋划策,为深圳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招才引智,为深圳高新产业添砖加瓦

  侨界人士在投资深圳、热心深圳公益慈善的同时,对深圳的可持续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同样倍加关注。他们有的携高新技术项目,带领技术团队来深发展;有的为深圳的高新产业发展牵线搭桥,奔走海内外。在深圳市第四批荣誉市民中,我们同样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今年78岁高龄的美籍华人王兆凯是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深圳市兆凯生物工程研发中心有限公司总裁兼技术总监。王兆凯院士在促进深圳环境保护与资源合理利用、传授新科技、研发新产品等方面贡献突出。他以年届八旬的高龄来深圳,将其海洋微藻生物能源研发项目落户深圳,该项目不但可以利用海藻净化被污染的水,还能生产生物柴油,并在规模养殖这一世界性难题的研发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具有世界领先水平。授予王兆凯荣誉市民称号,正是对他为深圳在生物能源研发方面做出较大贡献的肯定。

  美国硅谷科技协会理事长范群博士是深圳高交会的常客。“他日千里马,今日当伯乐”,范群从首届高交会开始,每年都组织美国硅谷和其他美加地区的专业人士、风险投资企业与会,引进多个优秀科技项目和科技精英,并协助深圳在硅谷承办多次引智招商活动。2010年,龙岗区政府与他领衔的美国硅谷科技协会签订了海外创新人才引进及科技交流合作协议。今年高交会期间,他又率领海外留学人员博士团来深。历年来,通过他牵线搭桥建立联系与合作的高新技术项目不计其数。

  48位荣誉市民中侨界人士占六成以上,一方面体现了侨界情牵家乡、敬恭桑梓的优良传统,同时也说明深圳让他们有家的感觉。正如马伟武在总结自己多年来的深切体会时所说:以深圳为家、风雨同舟、休戚与共,自觉把企业发展与深圳进步紧密相连,富而思进、开拓创新,才能为企业增添永续的前进动力;以侨界为“桥”,联系港澳、汇集侨力,自觉把民间小侨务与深圳大侨务紧密相连,小而为之,大而聚之,才能不断提高侨胞的政治和社会地位;以德善为本,致富思源、回馈乡梓,自觉把个人事业和社会责任紧密相连,小善大德、大善无疆,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企业家。(张平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董方】
    ----- 中国侨界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