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福特能为中美经济关系做什么?马克·菲尔兹有话说

2017年05月18日 15:27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 

  近日,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其中,美国派出的参会代表颇为抢镜,他就是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高级主任马特·波廷杰,也是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特别助理。

  波廷杰表示,美国对中国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经济联通表示欢迎,美国企业准备投身中国“一带一路”相关项目,“在建设项目的整个过程中,美国企业能够提供所需要的最好的产品和服务”。他还透露,美国驻华大使馆和美国企业将共同成立 “美国‘一带一路’工作小组”,作为协调中美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的平台。

  那么,美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项目会对中美两国汽车业发生哪些影响呢?不久前,记者采访了福特汽车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克·菲尔兹。他对美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中美经济合作升级,福特能为中美经济合作所做的贡献,以及中美汽车业如何共同进步等话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菲尔兹表示,从企业自身的角度来说,福特能为中美两国经济交流做出的最大贡献,就是促进两国经济的合作关系,进一步推进企业业务的增长,进一步为广大福特员工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进一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要,提高他们的满意度。

  “我们是美国汽车产量第一大企业,同时我们也是在汽车行业里第一大创造就业机会的雇主。我们在中国也实现了非常好的增长,去年我们创造了破纪录的销量。通过我们自己的增长,我们也在为中国的经济和中国的就业做出重要贡献。”菲尔兹说。

  他表示,福特还有一个可以扮演的角色,就是成为中美两国政府都可以信任的信息来源。“他们可以向我们更多地去了解汽车行业的发展情况,以及我们可以为两国的汽车行业及经济领域做出什么贡献,得到更多的真知灼见。”

  今年4月8日,福特在上海发布了一系列新产品,并公开了未来投资计划。在发布会上,福特详细介绍了雄心勃勃的电气化战略,表达了其向汽车与移动出行服务两大领域全面推进的决心,并全面勾画出其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愿景。福特宣布,将投资13亿元人民币提升在华创新和研发能力,包括建造一个包含试车跑道的测试中心和一个全新的动力总成实验室。

  其中,最引入注目的莫过于福特汽车中国电气化战略。这一战略的发布,意味着福特正快速赶上宝马等跨国企业,加快新能源车在中国的推进速度。计划于2018年上半年上市的福特蒙迪欧Energi,将成为长安福特生产的首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

  “对于福特汽车而言,此时正是我们在中国市场扩大电动车产品阵容及投资的最佳时机。”菲尔兹说,“作为全球电动车的重要市场之一,我们将在中国市场持续致力于电动车的发展,从而帮助中国消费者实现更美好、更便捷,以及成本效益更优化的生活。”

  据介绍,福特将在2025年之前,为中国消费者提供全面的电气化解决方案——包括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等不同形式的新能源车型。届时,70%的福特品牌在华销售车型将提供电动车版本,这包括了长安福特旗下的全系车型。

  另外,福特将从2020年开始,在中国生产电动车动力总成系统。福特还将进一步提升福特汽车南京工程研发中心的新能源动力总成工程与研发能力,主要负责新一代电动车技术的开发,从而更好地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菲尔兹强调,在电气化领域的领先地位是加速推进福特汽车业务模式向兼顾汽车与移动出行服务方向发展的关键。福特在全球范围内共投资45亿美元,用于打造电气化产品解决方案;公司计划在未来5年内向全球推出13款电动汽车,包括将在中国上市的全新纯电动小型SUV,以及率先在北美发布的专为移动出行商业运营而设计的自动驾驶混合动力汽车。

  菲尔兹还宣布,在中国正式推出“福特派”,通过集合多项实用功能的一站式应用程序,为用户带来更为丰富的用车体验。据介绍,“福特派”在美国、加拿大以及欧洲部分市场拥有60多万名用户。此次进入中国,将全面拓展福特移动出行服务在全球的影响力。

  中美汽车产业的合作与交流,在历史上一直较为融洽,且美国企业的务实态度也让中美车企合作更为紧密,不会掺杂太多复杂的因素。这也让人们对“一带一路”时代背景下的中美汽车合作交流有了更多期盼。

  在谈到福特能为中美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时,菲尔兹表示:“我们还能做的一件事,就是向中美两国政府强调两国经济关系的重要性,因为两国的经济关系相当于双边关系的一个基石。”记者 王超

【编辑:魏巍】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