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停车管理不能“各扫门前雪”

2017年06月05日 13:58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 

  对话人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交通管理工程系教授 丁立民

  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 蒋敏娟

  《法制日报》记者 韩丹东

  《法制日报》实习生 孟雨佳 吴双

  记者:停车难可以说是困扰城市多年的“城市病”,尤其在最近几年,停车难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

  丁立民:目前,现有的土地不能无限制地满足停车位的设置。现在讲供需,很多人觉得我买了车就必须给我提供停车位,我觉得这种观念是不对的。现代汽车文明应该讲究理性,应当是在买车前就想好车要停在哪儿。一辆车不仅是需要一个停放的位置就行,还得出行,比如说去上班、购物、旅游等,都需要停车位,那么我们是不是要满足每个人的要求呢?想满足每个人所有的要求肯定是很难的,不可能提供这么多停车位。

  另一方面是政府规划的问题,哪些地方可以停、哪些地方不能停,应该在可能的范围内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高效利用土地,尽可能地满足停车需求,但是不能无限制地提供。政府部门应该从宣传、政策各方面来引导车主合理使用机动车,而不是上班、出行都要用车。如果每个人都这样,停车需求显然是满足不了的。比如说我们的小区,停车位设置很多,空闲的地方很少,那么孩子去哪里玩耍?城市不是为了交通更美好,而是为了生活更美好。

  蒋敏娟: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供需不平衡。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们收入水平提高,群众对汽车的刚性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近年来,我国城市机动车增幅很快,私人轿车大量出现。停车设施供给的不足,一方面是受制于城市土地资源的紧缺,另一方面在于建设主体单一。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公共停车场基本上由政府出资建设,没有充分发挥民间资本的力量,导致停车场建设不足。

  目前较为混乱的停车管理体制也是导致停车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停车管理主体和部门较为混乱,相关法律和法规也不清晰。在现有的停车管理体制中,存在着多头管理及所有权和经营权不一致的现象。

  城市规划各自为政,停车场设置成为规划“真空地带”也是一个原因。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道路规划与城市设计规划都存在与停车场建设规划脱节的问题。通常是道路规划部门只管道路不管停车,城市规划部门只管建筑设计也很少涉及停车场规划。

  还有,停车管理缺乏全国性法律法规的支持。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全国性的法律来管理和约束停车问题。无论是现行的交通法律还是道路法律几乎都看不到有关停车场的管理规定。

  停车收费标准的不合理与不匹配导致道路外公共停车场库使用率较低也是个问题。有调查研究表明,虽然我们一方面面临着停车位总量不足的现象,但是另一方面又还存在着很多道路外公共配建停车(场)库的泊位利用率不高的情况。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收费机制的不合理。

  记者:根据以上的分析,导致停车难的原因很多,现在要解决停车难该如何综合施策?

  丁立民:停车难是一个社会化的问题,必须协同各方共同努力。比如说学校周边停车问题,需要家长、学校和交通管理部门共同努力,学校不能说我就只管学校校园内的事,其他的我不管;家长也不能只管接送孩子,乱停乱放私家车。所以,从学校周边停车问题来看,需要综合考虑,多方共同努力,才能给孩子的成长提供好的环境。医院也是一样,怎样做有利于患者就医,也需要协同各方努力。

  居民小区在规划时有固定的停车指标,多大的小区要建多少停车位,必须要规划好,不能占用其他资源,还要告诉大家还剩多少停车位,让大家心里有数。很多时候,我们有各种规定,但是没有按照规定做。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有关部门进行管理整治。

  蒋敏娟:我认为,应建立相应的扶持配套政策措施,鼓励民营资本投资建设停车场。停车场建设属于投资成本高、收益少且慢的行业,市场投资建设的动力不足,因此政府部门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民营资本投入。

  同时,应该建立城市公共停车资源的多部门协调机制,设置一个统一、专业、有执法权的停车主管机构,全面统筹规范停车管理。

  此外,要重视城市发展规划,以长远的眼光高标准建设停车场库。在做城市规划时,坚持城市建筑规划与停车场规划的同步设计。

  更重要的是,要加快有关停车场管理的立法,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法律位阶直接影响停车管理的权威性和规范性,并且要合理调整价格机制,盘活闲置的路外公共停车场。

【编辑:魏巍】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