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54位全球领导品牌CEO齐聚天猫共谋新零售

2017年06月13日 14:3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6月13日电 LVMH、Burberry、玛莎拉蒂、三星、松下、耐克、欧莱雅、强生、宝洁……6月13日, 54家领导品牌掌舵人或大中华区CEO齐聚杭州阿里巴巴西溪园区9号馆,与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开了一场关于“新零售”的闭门会。

  与会的任何一个品牌都是行业的翘楚,他们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让商业界异常关注。正值天猫618理想生活狂欢节,这些品牌都参与了这场新零售的狂欢。而他们更关心的,接下来如何与以天猫为基础的整个阿里巴巴生态更紧密的结合,进一步实现商业互联网化升级,引领消费潮流。

(6月13日, 54家领导品牌掌舵人齐聚天猫,与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开了一场关于“新零售”的闭门会)
(6月13日, 54家领导品牌掌舵人齐聚天猫,与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开了一场关于“新零售”的闭门会)

  五天前,全球超过350名顶级投资机构的投资者和分析师来到阿里园区,感受天猫商业新力量,感受阿里巴巴的巨大价值。当天,阿里股价大涨13%,登顶亚洲市值最高公司,并跃居全球第七。

  “新零售战略推动下,天猫和过去完全不一样了”,阿里CEO张勇说,“以天猫为主阵地的整个阿里巴巴集团非常愿意运用自身的一切能力,帮助品牌企业实现商业数字化,共同开启新零售。”

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
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

  宝洁早在2009年就入驻天猫,是第一家在天猫开设旗舰店的知名快消企业。据悉,8年间,宝洁中国电商从无到有,并迅速领涨快速消费品行业,用户总数持续双位数增长,并通过打造高端爆款新品,加速消费升级。宝洁大中华区电子商务总裁许敏说,天猫不仅是销售、品牌建设渠道,“更是产品创新加速器与消费者互动平台”。

  一些品牌新近入驻天猫,但已经爆发。今年5月23日,雅诗兰黛旗下M•A•C天猫店开张第一天,单支唇膏最高销售达到6万支,刷新美妆品牌的开业纪录。

  过去几个月,全球最大的奢侈品集团LVMH旗下的化妆品零售品牌丝芙兰、高端化妆品牌娇兰、腕表品牌泰格豪雅等也先后进驻天猫。在LVMH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吴越看来,今天,天猫代表着中国,折射着中国的进步,已经吸引了中国的时尚人群,所以奢侈时尚品牌进入天猫理所当然。

  如今,很多品牌掌舵人认为,不拥抱天猫就是恐龙。著名内衣品牌维多利亚的秘密,在2016年年初请到前Levis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Arun Bhardwaj ,担任大中华区负责人,并于当年双11前夕登陆天猫国际。

  澳洲大药房(Chemist Warehouse)在去年天猫双11成为首个一天销售破亿的海外商家,其大中华区CEO Nancy称,阿里提供了基于生意参谋、阿里妈妈、菜鸟等不同层面上服务生态的支持。

  目前,天猫已经拥有超过1.2万国际品牌、18万知名大牌、8.9万旗舰店。截至2017年3月,在福布斯全球最具价值消费者品牌中,近八成品牌已入驻天猫。这个金句算是恰如其分:“世界上只有两种品牌,一种已经入驻天猫,另一种正在来天猫的路上。”

  天猫已经从一个线上零售交易平台,成为商业社会新零售的引擎,全球品牌数字化转型升级的主阵地。

  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向这些知名品牌的CEO们介绍,阿里巴巴集团将以天猫为主阵地,通过数据的运用,帮助品牌企业乃至整个商业对人、货、场商业元素进行重构,并由重构产生化学反应。

  首先是供应链的重构。新零售的供应链从客户、物流、支付等环节实现全链条数字化。

  其次是销售全通路的重构,既包括面向一线城市的天猫超市、面向城市社区和农村等渠道毛细血管式渗透的零售通、村淘,也包括速卖通、天猫国际和LAZADA等海外市场多通路。

  第三,是品牌营销和用户连接的重构。天猫生态平台的海量数据,智能化的算法,以及众多消费者媒体内容社区的构建,帮助品牌完成品牌运营和消费者关系全链路、全周期的行为闭环。

  此外,天猫生态正在积极探索打通线上线下。

  张勇还表示,重构的背后,是客流、商品、订单、支付和会员五个核心商业要素的数据化。张勇分享说,如果没有完成这些商业要素的数据化,就无从谈起人、货、场的重构。阿里巴巴集团经过多年的积累,已经有一系列方案,希望与所有品牌共享,与所有品牌在探索新零售路上共同前行。

  新零售战略下的天猫正在引领新一轮消费升级。天猫携手国内外品牌,正在共同定义和开启商业未来。

【编辑:陈海峰】

>产经频道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