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和睦家医院泌尿外科团队勇闯生命禁区

2018年10月12日 11: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10月12日电 回忆起9月12日的那场手术,北京和睦家医院大外科主任兼泌尿外科主任朱刚教授日前表示,这堪称他职业生涯中难度最大、风险最高的手术之一——这是全球首例机器人睾丸癌化疗后腹膜后淋巴结清扫+下腔静脉癌栓切取+腔静脉重建术。

各科室在术前多次开展MDT讨论治疗方案
各科室在术前多次开展MDT讨论治疗方案

  极高风险 死亡率可达5%-10%

  今年5月,北京和睦家医院泌尿外科接收了一位美国睾丸肿瘤患者。35岁的他在北京工作多年,有两个可爱的女儿。半年前他因睾丸肿瘤在其他医院做了根治性右侧睾丸切除术,病理显示为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包含精原细胞癌和胚胎性癌成分。今年5月,患者的增强CT显示腹膜后以及下腔静脉旁淋巴结肿大,右肾积水,他来到北京和睦家医院继续就诊。

  “下腔静脉是人体最大的静脉,汇集了下肢、盆部和腹部的静脉血,直接输送到心脏,睾丸癌患者出现瘤栓,需要切开下腔静脉,把瘤拴取出来,但这类手术的风险包括大出血,瘤拴脱落导致肺栓塞,每一种风险都可能让患者命悬一线,同时,手术需要对腔静脉进行重建,这个过程在泌尿外科手术中难度极高。”朱刚说。

  此外,因为患者瘤拴跨越右肾静脉,有可能需要切除右肾。据朱刚介绍,这类手术风险极高,死亡率可达5%-10%,因此一直以来这类手术被认为是外科手术中极高风险的技术,被称作生命禁区。

泌尿外科团队术后收到来自患者女儿的感谢卡
泌尿外科团队术后收到来自患者女儿的感谢卡

  多学科携手机器人 挑战生命禁区

  朱刚教授说,第一次问诊后医院就组织了院内多学科会诊(MDT,是由多学科资深专家以共同讨论的方式,为患者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的过程。在MDT模式中,患者在治疗前可得到由内外科、影像科及相关学科专家等组成的专家团队的综合评估,以共同制定科学、合理、规范的治疗方案)。PET-CT提示,患者已出现肺和肝转移,腹膜后转移淋巴结融合成团,与下腔静脉黏连。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讨论,各科室达成统一意见,因此建议先接受化疗并观察疾病的发展情况。

  2个化疗疗程结束后,CT显示患者的肺和肝转移消失,腹膜后淋巴结明显缩小,但是清晰的显示出下腔静脉有13cm的瘤栓。4个周期化疗后检查结果喜忧参半,喜的是PET-CT提示肺肝转移灶消失,腹部未见高代谢病灶,忧的是核磁提示瘤栓虽然缩小,但依然存在。

  由于手术难度极大,朱刚教授一方面组织泌尿外科团队反复讨论,查阅国内外最新进展,规划手术方案;另一方面朱刚教授邀请麻醉科、超声科、重症监护科、手术室护士、病理科和肿瘤科等相关部门进行术前多学科讨论和术前准备,仅大大小小的MDT多学科会诊就举办了多次,大家对患者情况及手术风险进行全面评估讨论,每个科室就自己的专业领域发表了意见。

  用机器人进行该类手术,可使死亡率从5%-10%降低至1%-2.4%,最终,权衡再三后,泌尿外科团队决定接受挑战,患者和家属也选择了机器人手术的术式。术前,泌尿外科团队协同其他科室进行了周密策划,准备了总体手术方案和各种突发状况应对措施;麻醉科进行了周密准备,配备了食道超声术中检测瘤栓状态,因为瘤栓一旦脱落可能造成肺栓塞等致死性后果;超声科协助进行术中超声进行瘤栓定位;检验科积极协调,准备术中用血,保障手术安全。

  朱刚教授列出的手术步骤多达20项,包括手术针、线的型号都做了详细的准备,足以见得手术的复杂程度。

  团队协作精细操作 不断提升医疗安全

  12日这天,这场精心准备的手术终于来临。张凯和李鸿波担任朱刚教授助手,来自西班牙的Martinez教授则随时预备可能需要的开放手术。术中发现,患者的淋巴结和血管周围组织粘连十分紧密,朱刚教授使用达芬奇机器人细致灵活操作,分离出各个重要血管,保护好输尿管和肾,进行了彻底的后腹膜腔淋巴结清扫。

  随后,朱刚教授将下腔静脉进行了彻底分离,对其属支进行了分离控制,并在瘤拴的两端安置了下腔静脉血管控制带;接着用机器人超声探头,对下腔静脉内的瘤拴进行定位,超声科田江克主任一直在手术室协助对超声图像的解读和瘤栓定位。

  阻断周围血管之后,朱刚教授切开了下腔静脉。由于瘤栓长度超过9cm,并且与下腔静脉内壁紧密粘连,无法分离一段后将其整体拖出,于是他切开近10cm下腔静脉壁,才把瘤栓完整切除。麻醉科杨璐主任一直通过食道超声监测瘤拴和气体栓塞状况,刘醒帅医生则密切检测患者生命体征,保障麻醉平稳。

  手术进行了9个多小时,最终有惊无险,借助机器人的精细操作,在切除瘤拴后,完成了下腔静脉的重建,患者的右肾也被成功保留。7天后,患者出院,他的女儿们特意制作了一张感谢卡,上面写着,“谢谢帮助我的父亲”。

  “这是一场分秒必争的手术,保障安全是最重要的。”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朱刚教授如是说,“机器人手术在切开缝合上更加细致,病人的出血量更少,第二天就能下地,死亡率大大降低。”

  谈及这场全球首例手术的成功,朱刚教授说,这是整个团队的功劳。“医生、专家的水平能够决定医院服务的质量和综合实力,我相信这例手术的成功对医院的各个科室以及对整个团队都是很好的历练。”

  朱刚教授还谈到,医院对患者的服务水平与其学术和技术水平是相对应的,“而我们一直致力于学术带动临床的发展,来不断提升医疗安全和质量以及患者体验。”

【编辑:陈海峰】

>产经频道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