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袋营销吊足胃口 “摸瞎”买福袋玩的是惊喜?——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福袋营销吊足胃口 “摸瞎”买福袋玩的是惊喜?

2010年07月01日 14:53 来源:今日早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7月来了,一年一度的年中促销又开始了。“不用知道到手的商品会是什么,这样才会有惊喜。”

  近段时间杭城不少白领开始“摸瞎”买东西——贸然下单,只为拿到商品时候的惊喜。看到越来越多的白领族抱着这样的心理买东西,一些街头小店、网络店铺开始玩起了“年中福袋”游戏。

  “玩惊喜”,福袋营销吊足胃口 

  一到午休时间,朱琳就喜欢捧着盒饭紧盯着电脑屏幕。从今年年初起,朱琳开始热衷于玩福袋游戏。几乎等同于“闭着眼睛买东西”,朱琳一点也不介意其中的盲目性。6月中下旬,网络卖家的“年中福袋”纷纷上架,不少像朱琳这样的福袋买家花钱买了 “惊喜”。

  记者了解到,从日本传过来的“福袋游戏”吸纳了不少杭城粉丝。卖家统一定价同类别商品,每一只福袋根据货品不同叫卖20元至上千元不等。“里面究竟放的是什么类别的商品、几件商品,根本没人知道。”朱琳说,由于店家自由组合福袋内的商品,即便两名顾客前后脚下单,收获的福袋也很有可能完全不同。“店家强调了不议价、不差评、不退货。至于能不能像卖家承诺的‘超值’,只有试过才知道。”

  正是这些“未知”,让朱琳心动不已,于是上网大淘“福袋”。

  两天后,朱琳收到了一份快递。打开纸箱前,朱琳不停幻想,会不会只是一件白色圆领衫?刚拆开外包装袋,朱琳顿时两眼放光。一件纯棉格子睡衣、一双橙色的船袜和一条腰带,这些大大超出了朱琳的想象。

  和“福袋”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朱琳说,每到年中、换季的时候,就会想买上一份“惊喜”。“有时候,福袋里的商品并不合意。比如,均码的外套,我穿着嫌小,只好送人;图案很幼稚的随身包,我已经不适合这种风格。”但朱琳表示,自己享受的是打开快递时的惊喜心情。

  买“未知”,福袋沦为“倾销渠道”?

  网友“德润”经营着一家陶瓷实体店,一个月前他才忙着将店铺“上线”。利用“福袋”游戏,网友“德润”将一些陶瓷器、玩具、罐子分类,并在网店上贴出公告——你只要付40元就可以得到一个福袋,可能是2样也可能是3样商品。可能是1个杯子+1个碗、2个小杯+1个储蓄罐、1个茶叶罐+1双木制筷……”等无数种搭配组合。“我可以100%保证不会有残次品,但商品不可能件件是新品。”为了提高宣传,“德润”费心地给部分商品拍了照。“销量不错,推出的50件福袋,一个月内都卖光了。”

  “事实上,福袋有时候会为卖家出手压箱货提供便利。也可能有卖家利用这种方式,隔月倾销那些瑕疵商品,但这毕竟是少数人,因为这是砸自己的口碑。”

  “德润”坦言,这可能和日本福袋发明“初衷”有所区别。据说,福袋销售方法源自明治末期东京银座的松屋百货公司。通常的福袋内容都不会事先公开,但商品基本上属于一个类型。“例如,在家电商场售出的数码相机福袋中,往往会在数码相机之外还带有其他小型家电。就价格而言,福袋中的商品价值一般会高于其标价。例如售价1万日元的福袋可能会装入标价为八九万日元的商品。”

  ●心理专家 福袋游戏或能“减压”

  朱琳这样的“骨灰级”“福袋控”,即便有时买回了一堆的“无用品”,但仍然越战越勇。朱琳说,惊喜原来可以自己“创造”,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也加入到福袋游戏的大军中来。

  浙江同德医院心理科博士徐方忠认为,能用类似的方式缓解自己的压力,也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都市人生活忙碌,的确需要一种宣泄压力的途径。减压可以有很多种方式,之前像捏捏族去超市捏方便面的方式则不可取。”徐方忠认为,商家的促销方式激发了消费者的求购欲望,最大的噱头是“超值”。“但消费者追捧这样的‘盲目’购买方式,除了是带着不吃亏的想法,也不排除有释放购物欲望后带来的愉悦感觉,以此达到解压的目的。”记者 祝瑶

参与互动(0)
【编辑:贾亦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