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地方融资平台需制度“紧箍咒”——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专家:地方融资平台需制度“紧箍咒”

2010年07月02日 08:21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近期审计报告显示地方债务近2.8万亿元,各地融资平台公司的政府性债务占了一半以上。据悉,目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解包还原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相关金融机构已基本完成对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第一阶段清查工作,并将结果上报中国银监会。对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可能带来的风险问题,有关专家建议,应建立相应的评级机制,对资金的具体去向和平台风险进行评估,降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

  “急刹车”式整顿或有政策保证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卢锋教授指出,近期政府相关部门正致力于整顿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规范地方融资及银行业金融机构管理,也预示着我国未来政策的改革方向。卢锋表示,2010年6月开始各监管部门果断出台政策,要求整顿搭桥贷款、清理融资平台债务等。而这种“急刹车”的整顿方式体现了相关监管部门的政策储备充分,足以应对各种复杂的经济形势。

  卢锋指出,在实行清理整顿地方融资平台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采用了较多的行政干预手段,比如控制物价和控制存款利率等,此类干预不利于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

  GDP“饥渴症”导致风险积聚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沈艳指出,地方政府对于GDP的盲目崇拜是导致地方融资平台风险逐年扩大的主要原因。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周黎安表示,2010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有可能增至10万亿元,由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长期缺乏相关财政和金融的约束机制,放贷规模快速扩张可能造成金融机构的坏账风险。因此,尽快规范清理地方融资平台显得迫在眉睫。

  周黎安也指出,目前考核地方政绩的最主要指标就是GDP的增速。一方面,某些地方政府为了保证GDP的增量,利用“预算软约束”的制度环境,绕开预算,无节制地以各种形式从各种融资渠道借债,而这些债务最终都转化成了地方政府债务。另一方面,地方政府随着官员升迁,往往出现旧债未了,又举新债的情形,加剧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偿债形势。

  融资平台应建立评级机制

  周黎安表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资金去向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就目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资金运作状况而言,只有极少部分的资金用于拉动内需和刺激消费,大部分都投向了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而一些地方政府在基建规划上缺乏合理性,致使某些基建项目重复建设,资金回报周期被拉长,无形中增加了政府偿债压力。

  沈艳指出,目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单纯以政府信用作担保,并没有自有资产,导致潜在偿债风险较大。如果能够建立相应的评级机制,并由相关评级机构对资金的具体去向和平台风险进行评估,将大大降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某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所投入的部分基建领域,可以考虑加大民间资本进入的渠道和空间。正确引导民间资本不但能够降低银行业和金融机构的坏账预期,而且能保障地方政府在资金运用上有保有压。□实习记者 江钰铃 陈莹莹

参与互动(0)
【编辑:杨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