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宁城际高铁正式运营 长三角一体化开启新引擎——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沪宁城际高铁正式运营 长三角一体化开启新引擎

2010年07月02日 08:50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沪宁高铁是目前我国停车密度最高、公交换乘最方便、运营速度最快的城际铁路,是助推长三角“一小时生活圈”的新引擎

  ●我国投入运营的高铁里程已达6920公里,成为全球高铁运营里程最长、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每15公里1个站,真正体现了城际铁路“公交化”特点

  7月1日上午8时,上海虹桥站至南京站G5000次、南京站至上海虹桥站G5001次高速动车组同时相向发车,沪宁城际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上海到南京最快73分钟通达。

  全长301公里的沪宁城际高铁,贯穿中国城市群最密集、经济最发达、发展最具活力的长三角核心区域。该地区以全国2.2%的陆地面积、10.4%的人口,创造了全国22.1%的GDP、24.5%的财政收入、47.2%的进出口总额。

  过去,上海至南京之间仅有1908年通车的沪宁铁路。沪宁铁路昼夜开行列车已达142对,最短间隔3分钟就有一趟列车通过,是中国乃至世界运输最紧张、最繁忙的铁路干线之一。由于客运需求每年都在激增,沪宁铁路却不得不牺牲货运保客运,在开行列车中,货车的比重仅15%,这也一定程度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解决既有沪宁铁路运能与运量的矛盾,最有效最根本的途径,就是修建高速铁路。”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说。

  最高时速350公里的沪宁高铁,把沪宁火车运行时间缩短为73分钟。沪宁高铁全程共设21座车站,平均每15公里一个车站,是目前中国设站最密集的高速铁路。同时,每日安排开行高速动车组120对,运营初期开行92对,也是目前我国单日开行高速动车数量最大的高铁。

  “沪宁高铁的设站密度远高于京津城际,开行大站直达、站站停两种等级城际客车,最短发车间隔为3分钟,真正体现了城际铁路‘公交化’的特点。”中国铁建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公司沪宁高铁副总工程师王勇介绍。

  “无缝”换乘,与公交、出租、航空实现站内联运

  “沪宁高铁另一个特点是换乘‘无缝化’。”王勇介绍,沪宁高铁尽可能从中心城区穿过,并与城市公共交通紧密衔接,为的就是让旅客最大程度感受到高铁的便利。在苏州、无锡、常州,长途客车与公交都可以与铁路共用火车站站前广场;在南京,地铁、公交、出租车,在高铁火车站内形成了垂直换乘;高铁虹桥站和虹桥机场2号航站楼紧紧相连,而乘坐轨道交通2号线就可以直达上海虹桥火车站的地下层……

  由于长三角经济发达,上海、南京等城市已经开通且正在建设地铁,而常州等城市今后也可能会建地铁,所以铁路系统主动和地方政府协商,建设沪宁高铁时,即保证既有地铁建设的安全,也为今后地铁建设预留地下空间,使城市规划更具有长远性。

  沪宁高铁位于交通网密集的长三角,施工环境如同蜘蛛网:平均每8公里就与既有铁路交叉1次;每15公里跨越1次航道;与高速公路、等级公路、城市道路及乡村道路交叉990次,平均每300米与公路交叉1次。沪宁城际高铁与年内将建成的沪杭高铁等,将大大提高区域城市体系的网络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并有利于加快长三角区域合作、联动和一体化进程,为长三角发展提供更大的平台。

  铁路、公路谋划共享长三角55亿人次的客运市场

  由于高铁速度快、换乘方便,曾经给公路运输形成了极大的冲击。在2007年沪宁开行动车组后,沪宁之间的长途客运就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客运大巴减到只剩十几班次,还常常每趟只有几个乘客。

  如今高铁开通,一些长途客运企业却一反常态表示欢迎。江苏南京长途汽车客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刘力军就是其中一位。

  “运输市场是很大的,各种交通方式既竞争又合作,合力把蛋糕做大,而不是大家瓜分已有的市场。高铁还是有很多地方到不了,这就是我们的市场,我们来给它配套,最终为广大旅客提供更方便、更全面的服务。”刘力军说。

  刘力军所在的公司目前占据了全省70%的客运市场。为了保持竞争优势,他们陆续开发了新的农村客运线路、大学班车线路、机场班车线路等运输产品,用这些新支线运输来弥补受高铁严重影响的干线运输,利润都不错。

  根据预测,2010年,长三角地区的总客流量超过30亿人次,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变为55亿人次。沪宁城际高速铁路与沪杭、宁杭城际铁路将三足鼎立,构成沪宁杭“金三角”通道,它与京沪、沪昆、沪汉蓉等高速铁路又紧紧衔接,为全国铁路快速客运网注入新的动力。(记者 陆娅楠 沈文敏)

参与互动(0)
【编辑:杨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