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毒餐盒 还须动真格——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整治毒餐盒 还须动真格

2010年07月27日 11:44 来源:国际商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等5部门于6月12日联合下发《关于深入开展一次性塑料餐盒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对此,餐盒行业专家、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董金狮曾在本报做了及时的解读。

  北京市场合格餐盒不过半

  据董金狮透露,北京市工商局近期抽查了北京市场上的餐盒,合格率不足50%。“实际上,如果到餐馆抽查,合格率更低,这些区域多属监管盲区,使用量大,不易查处,不合格率甚至可达80%,”他说。

  据了解,毒餐盒问题在数年之前就已引起重视。2001年,国家经贸委先后发布《关于立即停止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紧急通知》、《关于餐饮企业停止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通知》。此前的1999年,国家经贸委曾下发6号令,要求淘汰发泡餐盒。2005年,国家发改委又下发40号令,要求淘汰发泡餐盒。“现在来看,不但没有淘汰掉,而且量比以前还大,问题比以前更严重,现在很多发泡餐盒是用废塑料甚至洋垃圾生产出来的,有些还印着环保、可降解字样,其实均属假冒,更可怕的是很多知名餐饮企业都在使用。”

  董金狮告诉记者,国家去年曾制定《塑料一次性餐饮具通用技术要求》,这项标准从卫生、安全、使用性能等方面,对一次性餐盒做了明确规定,确立了餐盒行业的规范标准。普通消费者可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判断餐盒的安全性能:“一看二闻三手摸”,合格的塑料餐盒色泽均匀,强度好(手撕不烂),有亮度,无异味,遇热不渗漏,遇水不易下沉。餐盒上印有规格型号、QS标志及编号等。

  价格也是判别标准之一。塑料餐盒一个在15克左右,原料成本就一角三分五,再加上人工成本等,一个最低也在一角五分钱。实际上,国家规定食品包装的价格应该在所包装商品零售价的20%以内,“好的包装才能保证食品的安全,但我们现在是食品不安全,包装也不安全,包装价只有食品零售价的1%,严重背离了商品和包装的关系。”

  整治措施应更重实效

  前不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等5部门联合下发《关于深入开展一次性塑料餐盒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再一次令毒餐盒的隐患浮出水面。

  董金狮认为,相关文件应该配套有可操作性强的细则,“比如按通知要求,六、七月是自查阶段,自查应该怎么查,查什么,企业查还是地方政府查,原则要求是什么,如何验收,这些都应该进一步细化。”作为消费者来讲,应该了解毒餐盒的危害,自觉拒绝购买、使用。同时,媒体也应广泛参与、监督,从生产、销售、使用各环节多管齐下,共同整治毒餐盒。

  此前,董金狮告东来顺使用毒餐盒曾引其媒体曝光热潮,但他表示告商家其实是无奈之举,整治毒餐盒应该治本,打源头、打不合格的生产企业会更有效。“希望此次出台整治一次性塑料餐盒的文件,能够看到实际行动和实效,能看到市场的积极变化。”

  据介绍,国外在餐盒管理方面有不少成熟经验可资借鉴。“首先,要有健全的法律法规。切实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其次,消费者要增强维权意识,要形成全社会对假冒伪劣产品的围剿之势,让不负责的企业付出代价。”

  董金狮与毒餐盒的较量已有20年,前十年搞研究,后十年搞打假,他自称是被逼上梁山:搞技术出身的董金狮起初向很多企业转让自己的专利,后来却发现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卖不动,因为有更便宜的假货。于是他就开始联合媒体打假,终成业界“打假专家”。

  “现在很多好的技术推广不了,因为假的、坏的便宜,好车跑不快,因为坏车在挡道,”他认为,政府监管有疏漏,其中有地方保护的问题、也有对食品包装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更有无良企业的公关等行为。

  “我最大的梦想就是有一天无假可打。”董金狮说,“为了这个信念,我会坚定前行。”陈炜

参与互动(0)
【编辑:杨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