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六成食品添加剂没有检验标准 不如彻底封杀

2011年06月17日 15:52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卫生部人士近日表示,国家检测任何成分都要有依据,使用任何检测方法都需要通过多次实验论证,最后把检测方法列入国家标准。但是判定检测方法的研究过程比较复杂。我国目前2200种食品添加剂中,有检验标准的只占总数的近四成。这意味着,有六成食品添加剂无法检测。(央视6月16日)

  客观来说,即使这2200种添加剂中的六成无法检测,也应属于食品添加剂范围。将其与其它可以检测的食品添加剂一起公布出来,理论上也是可以的。然而,这种“笼统”式的管理手段必然弊端重重。

  首先,这六成食品添加剂公布与否,其实效果都差不多。因为在没有一个可以检测的标准之下,商家想怎么用就怎么用,后期监管不监管都近于“零”;其二,在短期内无法检测的情况下,将这六成添加剂列入“食品添加剂名单”,反而相当于是给这类“不明物质”正名,正好让商家明目张胆地使用,丝毫不用顾忌;其三,在食品添加剂名单信息公开透明的倒逼之下,生产企业和商家一定更乐意使用“无法检测的添加剂”里面的添加剂,以规避检测,但这会给公众健康埋下隐患。

  因此,笔者以为,既然这六成食品添加剂无法检测且没有标准,就不如从根本上断掉商家使用的可能。有关方面没有必要让公众冒这个险,既然短时间内科技水准形成不了检测标准和能力,倒不如将这“六成食品添加剂”彻底封存,或列入“黑名单”。这总比任其使用却眼睁睁检测不出来要好得多。列入“黑名单”或“彻底封存”后,有关方面完全可以将它们视为“不明物质”或“有毒有害物质”,直接监管和查处其生产、运输和交易环节,最大限度地避免这类物质滥用。

  这六成无法检测的食品添加剂,在某种意义上犹如可能潜在危害公众健康的“魔鬼”。西方有一个传说,说的是一名渔夫和一个“瓶子里的魔鬼”的故事。渔夫的“失败”就在于在“不可控”的情况下,从瓶子里放出了这个魔鬼。打击违规滥用和擅自添加食品添加剂也是这个道理。就连这个“魔鬼”长什么样都没搞清楚,又何必甘冒巨大的风险将其“放出来”呢?

  毕晓哲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