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半年数据公布:中国经济发展在调速?

2011年07月18日 10:01 来源:半月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保增长和抑通胀将会长期纠缠?

  7月13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中国经济2011年上半年的成绩单:GDP同比增9.6%,较去年同期回落1.5个百分点;CPI同比涨5.4%,较去年同期扩大2.8个百分点。这“一降一升”有着值得深思的含义。在此之前,从7月4日到7月11日的8天时间里,中国总理温家宝先后4次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要求“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

  上半年以来,关于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激辩搅动着国内外众多专家和媒体,半年报一出是否宣告了“硬着陆”隐患的消除?“保增长”和“抑通胀”艰难平衡考验着中国的决策者们,面对未来很可能发生的与通胀之间的“持久战”,中央对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会采取哪些战略调整?

  中国经济不能总在“冲刺”状态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在二季度出现了一些回调,是国家刺激政策退出以后正常的市场反应。

  数据显示,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态势。GDP增长从去年三季度9.6%、四季度9.8%到今年一季度9.7%、二季度9.5%,经济增速已连续四个季度基本稳定在9.5%~10%之间。

  同时,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5.6%,这是从去年下半年以来连续第四个季度稳定在25%左右。社会消费零售总额,上半年平均增长16.8%,连续四个季度增速稳定在17%左右。

  从就业情况看,上半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比上年同期增加500多万,二季度外出农民工的人数在一季度的基础上增加了400多万。从增长质量的指标来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增长27.9%,反映出增长质量较高。

  数据显示,部分经济指标回落主要表现在汽车和房地产等行业。前期对汽车销售的补贴政策取消以后,加上部分城市出台了汽车限购政策,上半年汽车类消费增长15.0%,增速回落22.1个百分点。房地产调控政策也导致相关产品的销售增幅回落,家具类回落8.5个百分点;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回落7.3个百分点。

  盛来运说,部分经济指标回调是刺激政策退出以后的正常反映,“就像一个人跑步一样,不能老是以加速度冲刺,他必须放慢一下脚步,为了以后跑得更好。”

  专家建议,涨粮价抑通胀

  河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研究中心的李昌平教授认为,我国物价上涨的关键点,主要是农产品价格上涨传导到食品价格。而很多分析者忽略了一个现实问题:农产品价格弹性系数偏低,是天然的投机品。比如,如果猪牛羊肉短缺10%,假如既没有储备投放,也没有囤积居奇,肉价可以涨50%;假如没有储备投放,却有人囤积居奇,肉价可能上涨200%~300%。

  他认为,市场的现实情况是,某种农产品一旦出现了短缺10%的预期,而假如农民惜售10%,收购商惜售10%,一级和二级批发商各惜售10%,零售商再惜售10%,短缺在市场上就可能放大为60%以上。

  因此,只要短缺预期得不到改善,仅仅靠加息等货币政策调控CPI,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去年到今年,“大蒜、绿豆、花生、猪肉等多种农产品几个月之内可以涨价数倍,这是通过加息或提高准备金率可以解决的吗?”

  这位三农问题专家建议,政府应从三个方面做工作:

  第一,应该提高2011年的主要农产品政府保护价,以激励农民扩大生产,增加供给。1988年以来的历次通胀,都不是粮价上涨引起的,事实上每一次通胀结束都是因为粮价上涨。因为粮价涨,农民有了生产积极性,供给不足的预期转变为供给增加的预期,全社会“囤积”的行为自然消除,市场释放出“囤积”的存量,供给增加,价格下降,通胀结束。由于2010年下半年政府没有出台刺激农民发展生产的保护价政策,导致今年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于是供给不足成为全社会预期,加剧了CPI持续走高。

  第二,必须对既有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思路做大的调整。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目标应有三个:A.流通成本要低;B.主要农产品定价权由政府主导;C.排斥不安全的农产品进入市场。

  第三,要出重拳打击“囤积居奇”和“联合涨价”行为。

  就在物价涨幅居高不下的时候,昨天北京市发改委发布《关于规范价格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规定(试行)》,规定了价格异常波动时期“顶风作案”等八种价格违法行为将被“从重”处罚。

  该规定中的明细表对种种价格违法行为开列了相应的处罚尺度。其中,不执行法定的价格干预措施、紧急措施(包括擅自提价、利润率超标等);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造成商品价格较大幅度上涨的,都将面临重罚。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罚款4倍至5倍,责令停业整顿;无违法所得的处以300万至500万元罚款,责令停业整顿。(中国青年报,记者 众石)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