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五粮液提价紧追茅台 泸州老窖水井坊或跟风涨价

2011年09月01日 14:16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赶在中秋节之前,五粮液终于“羞答答”地公布了大胆的提价计划:决定自9月10日起对“五粮液”酒产品出厂供货价格进行调整,上调幅度约为20%~30%。

  这是五粮液今年以来的首次提价,也成为“双节”前第一家提价的白酒企业。五粮液表示,提价是因为成本问题与供需紧张,但市场质疑,五粮液涨价是为了缩小与茅台价格上的差距。

  “茅台价格高高在上,两大巨头变成寡头,五粮液是非常不愿意看到的。这次提价后,零售价可以冲上1000元了。”一位酒业资深经销商说。

  A》》 茅台暗示

  未来可能提价

  今年3月底,发改委约谈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及茅台、五粮液等酒业巨头,要求维持白酒行业价格稳定。自此之后,除了剑南春此前对经销商下发通知,称将52度剑南春等主流产品供货价提高30元之外,其他高端白酒品牌并没有调整出厂价的消息。

  于是,在忍耐了大半年之后,五粮液终于决定本年内首次提价,而且价格一提就提了将近三分之一。如此大的反击,很容易联想到这么一个残酷的事实:目前茅台53度飞天的市场零售价已经飚到1500多元一瓶,而五粮液的价格仍然没有突破1000元大关。因此,在杭州从事酒类经销的蔡经理看来,茅台与五粮液的暗战刚刚拉开帷幕。

  就在五粮液宣布提高出厂供货价格的当晚,贵州茅台也公布了中报业绩,除了业绩增长58%的亮点外,还指出“人工成本增加、原辅材料价格上涨、税负加重和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都在一定程度上给公司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市场人士分析,茅台在暗示未来提价。

  B》》 茅台PK五粮液

  出厂价仅差“一个身位”

  目前,五粮液的供货价为509元,在此基础上上调20%到30%的话,最高可以上调152.7元。而即使如此,五粮液和茅台之间的差距仍然明显存在。

  目前五粮液的销售价格在900元左右,算上此次提价幅度,终端价格可以攀到1100元左右,而茅台的出厂价为619元,与此次调高前的五粮液的出厂价仅差100元左右,但是茅台终端零售价普遍在1500元以上,有的地区甚至已经达到1800元。

  五粮液在零售价上曾高于茅台,前两年渐渐持平,大概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双方就明显拉开了距离,当时茅台的零售价是1000元左右,五粮液的零售价在700~800元,但现在茅台与五粮液却拉开了600元的差距。这让五粮液备感压力,怕会影响消费者对其品牌的认同。“五粮液要追赶茅台。”该采购负责人说。

  在今年茅台提价前,五粮液的出厂价格要比茅台贵10元左右。但是反应到终端零售上,茅台贵过五粮液。“这确实是个比较怪的现象。”杭州一家大型连锁酒业采购负责人说,但仔细分析原因很简单,最核心是供需关系。“市场上的茅台一直供不应求,我们每个月的配额都不够卖,每个月都要占用下个月的配额。”该负责人表示,正因为市场强大需求在支撑,很多经销商并不愁卖,价格水涨船高。

  茅台希望通过限制终端零售价来砍掉代理商巨大的利益链条,而五粮液则希望通过调高终端价格,缩小与茅台之间的差距。”杭州一糖烟酒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据了解,近年来,茅台一直希望以限价来压缩经销商的利润,不过始终雷声大雨点小。其原因在于,茅台近几年销售的火爆,让经销商更愿意直接做终端零售,而非发展二级批发商。

  相反,从今年开始,五粮液控货调价的力度明显收紧。有一经销商反映:“两个多月前订的五粮液,现在还没到货。”据他了解,今年五粮液一直在控货提价,对代理商的出货量减少了30%。五粮液希望以此来拉动终端价格的上涨。

  截止昨天晚上,久加久和华润万家等表示还未接到厂家和经销商的厂家提价通知。在五粮液此次提价后,泸州老窖、水井坊等其他白酒品牌的新一轮跟涨将不可避免。“二线看一线,一线看茅台”的传统继续延续。

  茅台从8元到1600元

  一位爱酒的朋友说起茅台来特有感觉。他说,改革开放初期,每瓶茅台酒的售价才8块钱,当时,一个普通工人的月薪为40元,也就是说,他的月薪可以买5瓶茅台。随着我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茅台酒的价格也是成指数倍增长,从100元、300元、600元、900元直至今天的1600元。茅台酒生产成本的增长相对于其价格的涨幅可以归结到忽略不计的地步。

  按照如今普通工人的月薪平均2500元计算,一个月收入不够买2瓶茅台。茅台价格之所以涨得如此离谱,或许是贵州茅台通过上市学到的招数,利用营销学中的“饥饿疗法”,人为控制茅台的市场供应量,以此达到控制茅台市场销售价格从而实现涨价的目的。

  涨涨不休的茅台,屡破天价的茅台,让人又爱又恨。爱茅台,是因其地位,恨茅台,是因其价格。其实,茅台再名贵,它也是一种酒,既可以用来喝,也可以用来泡脚,完全没有必要把它抬到神龛上顶礼膜拜。

  首席记者 罗凰凤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