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中国CPI拐点隐现 宏观调控走向成谜

2011年09月09日 21:28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国8月份宏观经济数据9日公布,市场关注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升6.2%,与7月份的6.5%相比有所降低,这也是今年4月份以来中国CPI首次回落。

  此前市场普遍认为,CPI数据很可能在7月份见顶,并在四季度逐步回落。8月份数据的公布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上述判断,但未来通胀形势会否继续回落,对此业内人士仍存争议。加之外围环境中欧美债务危机、市场对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忧虑仍存,中国未来宏观调控走向成谜。

  数据显示,8月份CPI同比上升6.2%,略高于市场预期。对此,中国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认为,8月份CPI较上月有所回落主要是翘尾因素逐渐消失所致,环比看,形势仍不算乐观。

  据了解,8月份,全国食品价格同比涨13.4%、环比上涨0.6%,增速有所回落;但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0%,环比上涨0.2%,导致CPI回落幅度不足。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总监刘利刚认为,从目前各方面数据看,由于通胀预期较强、农药等生产成本不断上升,食品价格可能面临较为长期的上升趋势。与此同时,在生产领域,虽然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一定下降,但进口铁矿石价格表现平稳,甚至在近期出现上涨,意味着未来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可能在未来数月出现反弹,并最终被传导至CPI中。

  但更多学者对中国未来通胀走势抱乐观态度。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认为,此次公布的数据预示着中国经济正往好的方向发展,不仅食品价格,工业品价格同比增幅也开始下降,由此可以判断为物价上涨由加速转为减缓甚至降落的走向。“至少防止食品价格上涨带来扩散性价格上涨,说明通货膨胀已经得到遏制。”

  华创证券宏观分析师华中炜也认为,从目前看,虽然9月份物价依然有季节性上涨压力,但是考虑到去年同期涨幅更大,很可能是环比数据保持上涨、同比数据延续回落,初步预计9月份CPI将延续回落势头。

  采访中,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虽然CPI同比仍维持在6%左右的高位,但应该看到的是前期对CPI推升作用明显的猪肉价格涨幅开始回落,物价快速上涨的压力已经有所减轻,同时考虑到下半年翘尾因素将逐步降低归零,地方政府加强对流通环节管理,通过集市与生产基地对接降低食品供应价格,物价调控正逐步起效。预计9月份CPI在8月份回落的基础上将继续回落,拐点将在3季度形成。

  即便如此,多数专家在采访中仍表示,个别月份的物价冲高回落引致货币政策总体方向改变的可能性不大。未来宏观调控仍将维持从紧基调。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说,根据中国调控物价的历史经验,只有物价形成连续回落的趋势,从紧的调控政策才能发生明显变化。从物价触顶回落到出现连续回落趋势的期间,从紧的政策只能发生一些个别方面的松动。

  刘利刚也认为,在目前规模的资本流入以及贸易顺差下,中国市场的流动性仍将保持充裕,央行不应该在通胀预期未稳定前,贸然放松货币政策。

  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此前公布,8月ISM服务业指数从7月的52.7点上升至53.3点,好于经济学家下跌至51点的平均预期。此间分析人士认为,从已经公布的美国8月份数据来看,市场信心与就业情况仍差于预期,但制造业与服务业均有超预期的表现,因此还不能说美国经济已陷入衰退,但缓慢复苏所遭遇的阻力要比前几个月大得多。

  与之相应的是,巴西央行9月1日将基准Selic利率从12.5%下调至12%,逆转近几个月来的加息预期。巴西央行称,此举源于全球经济恶化明显,影响了巴西经济的发展。

  方正分析师汤云飞认为,相比之下,中国目前仍然强调将稳定物价作为首要任务,这将在未来放大中国经济的下行风险。

  近期公布的制造业PMI数据显示,8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为50.9%,环比小幅回升0.2个百分点,显示制造业总体趋稳。但新出口订单指数环比大幅下降,表明出现外需萎缩,暗示外围经济环境的恶化已对中国外需形成压制。

  对此,光大证券分析师李燕飞认为,未来中国经济将主要面临三大风险,从而对宏观调控走向形成制约:通胀“迟回落”甚至“不回落”,导致目前抗通胀政策被迫延续甚至加码;欧美经济出现严重动荡,欧债危机全面爆发或是美国经济重回衰退,进而给国内经济带来严重冲击;通胀显著回落之后,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导致经济严重滑坡。(记者岳瑞芳、王建华、南婷)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