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先hold住休假权 再讨论“中秋季”

2011年09月13日 10:03 来源:西安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一项网络调查显示,4881名投票网友中58.1%的人表示中秋节不能回家陪父母。民俗文化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田兆元建议,人们应该用“大节日”的观念来看待传统节日,“节日不只是一天,比如古人过端午,从五月初五到二十,半个月都是端午季,现在也可以提‘端午季’、‘中秋季’,这样,节日的时段和文化就拓展了,给了人们更多团聚的机会。”(9月12日《扬子晚报》)

  一方面,中秋节日的价值就在于这个节日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团圆的时间。但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在三天的假期内很难及时赶回家。所以,如今的中秋节面临一个尴尬:不能提供团圆机会的中秋节还是中秋节吗?

  为此,专家提出了延长中秋假期的建议,这个建议本来有些靠谱,如果中秋假期可以延长,那么人们就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回家。可遗憾的是,这位专家所谓的延长中秋假期只是一个空洞的“中秋季”概念,意思是大家不必纠结于中秋这一天是否回家,可以把一段时间内的团聚都看成是中秋团聚。如此,岂不是解决了中秋不能团聚的尴尬?岂不是拯救了中秋的节日内涵?反正团聚发生了,管它在具体的哪一天呢?

  如此说法,看似有理,其实只是一种障眼法。人们所纠结的不能回家,并不是任何时段都不能回家,而是节日不能回家,这种节日的不归,让人有种失落感与孤独感。如果不正视这个问题,以节日稀释、注水的方法实现过节,于事无补。假如没有了节日的特定性,以及过节的集体性,节日也就不复存在。所以,爱情天天有,但七夕最动人,思念天天有,但清明最伤心。

  所以,专家的建议其实跟公众诉求有些“南辕北辙”。在公众看来,中秋不能团聚背后的原因是多样的:法定的假日不够多,来不及赶回家,社会的流动性越来越大,而家庭在一起生活的成本却越来越高,当一个年轻人需要靠啃老才买得起房子时,他怎么能有能力把父母接到身边生活?对此现实问题,专家不仅视而不见,反而轻描淡写地给出了一个“中秋季”的过法。正是这种诉求与回应的偏差,导致了“中秋季”建议遭到了舆论的白眼。难道专家不知道很多人的节日是没有保障的,很多人都在加班,更不用说什么“中秋季”。其实,专家倒不如呼吁多放几天假来得真实一些,即使这个建议也不太可能实现,但至少给人以务实的感觉。相对而言,“中秋季”的建议太像是画饼充饥了。 (-李劭强 作者系教师)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