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鱼精蛋白”断货拷问药品定价机制

2011年09月16日 17:07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从上世纪60年代一直在用的“鱼精蛋白”,算得上心脏病手术最普通的常用药。然而,近期这种一支售价十余元的药突然“缺货”,导致部分医院心脏病体外循环手术“停滞”。面向如此大病患人群的“救命药”,为何出现全国大面积缺货?是否属于个例?这一现象背后,又暴露了怎样的公共卫生问题?

  廉价常用药多次出现严重缺货

  一种对患者必需的常用药,为什么药厂不愿意生产?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副院长俞雄认为,除了原料供应,“鱼精蛋白”的价格长期不变,利润较低,也是妨碍其正常生产和供应的重要原因。“十多元的售价维持了几十年,这期间物价不知翻了多少倍,原材料价格、人工成本等无一不暴涨,利润越来越薄,药企自然缺少生产积极性。”北京悦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鱼精蛋白”供应告急并非个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副主任医师丁文军介绍,仅以心脏手术为例,除了“鱼精蛋白”,在心脏手术中用来控制血管痉挛的“罂粟碱”和防止心律失常的“利多卡因”,包括与“鱼精蛋白”搭配使用的肝素,近年来都曾出现过比较严重的缺货现象,“而这些药品的共同特点之一,就是价格比较便宜。”

  “有些药中标了,但出现了‘中标死’。比如注射用尿激酶是神经科常用药,价格便宜,最近一次药品招标也有几个厂家中标,但医院准备采购时却发现,所有的中标厂家都不生产。”北京某三甲医院工作人员透露,因为购买不到好用又价廉的药,临床上只能给患者用贵的药。“以前的‘好用价廉药’消失后没有引起注意,因为那些药有替代品。‘鱼精蛋白’不可替代,问题就凸显出来。”

  “违背市场规律,企业用脚投票”

  “救命药”全国性缺货,着实让人捏了一把汗,这事关患者生命安全。北京某三甲医院心外科主任表示,由于问题发展到了不得不“高度重视”的程度,政府已经开始干预。相信在近期,“鱼精蛋白”的严重短缺会得到缓解。然而,如果“鱼精蛋白”的生产和销售仍然无利可图,短缺问题肯定还会出现。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副所长蒋华良曾经对紧缺、断档的廉价药问题进行过专题调研。他认为,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收录的绝大多数是普通药、常用药,实行政府定价,长期以来价格很少进行调整,并成为近年来国家药品降价的主要对象,因而其利润空间相对较小,生产企业对此类药物的生产积极性不高,其结果就是价格低廉的基本医疗常用药悄然消失。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秦辰】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