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中国外贸现积极变化:市场更加多元 贸易趋平衡

2011年10月13日 20:12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我国前三季度外贸数据13日“出炉”:据海关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6774.4亿美元,超过2008年全年水平。在全球外需疲弱、新兴经济体通胀压力上升的背景下,前三季度外贸24.6%的同比增速尽管较去年同期出现高位回调,但仍明显快于同期我国GDP增速,也高于“十一五”期间我国年均15.9%的外贸增速。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我国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快结构调整,推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培育出口品牌,进一步提高外贸商品质量效益,对外贸易在总体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呈现出价格数量协调拉动增长、出口市场进一步多元化、贸易发展更加平衡等积极变化。

  统计显示,前三季度我国出口平均价格上涨9.9%,高于去年同期8.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出口数量增长11.7%,比去年同期回落20.1个百分点。其中纺织服装、鞋、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议价能力普遍得到提升,出口价格分别上涨20.9%、15.8%和8.2%。

  “我国外贸增长正呈现价格和数量协调拉动的新变化。”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日前在商务部月度例行发布会上答问时表示,中国出口产品过去给人的印象是价廉物美,甚至低价物也不美,但是通过几年来外贸发展不断转方式、调结构,从过去促进规模的增长到现在促进质量、水平和价格的协调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在不断加强。

  每年春秋两季在广州举行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被视为观察中国外贸走向的风向标。第110届广交会将于14日开幕,广交会新闻发言人、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副主任刘建军13日在本届展会新闻发布会上说,面对贸易保护主义升温、生产综合成本上升以及人民币升值等经营压力,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愈发重视品牌建设,通过不断加大研发创新力度和投入、拓展营销渠道、提高产品附加值等方式消化成本上升的压力,提高在外贸定价方面的话语权。

  前三季度,我国对欧盟、美国、日本的双边贸易增速分别为20.9%、17%和18.2%,都低于我国外贸总体增速。欧美日传统市场在我出口中所占比重为43.7%,同比降低2个百分点。同期,东盟超过日本跃升为我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进出口总值为2670.9亿美元,同比增长26.4%。

  “贸易伙伴多元化取得成效,对欧美日传统市场依赖减轻,对新兴市场国家贸易增长强劲。”海关总署副署长鲁培军13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说。  据刘建军介绍,从第110届广交会采购商目前到会情况看,美欧市场的采购商较往届数量变化不大,而来自俄罗斯、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的采购商大幅增加。

  海关统计显示,前三季度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14157.5亿美元,增长31.7%,高出同期我国总体进出口增速7.1个百分点,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52.9%,一般贸易超越“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上升为贸易方式中的第一位。

  一般贸易出口中,不仅原材料、产品加工在国内,位于微笑曲线两端的研发和营销也大都是中国企业自己完成,而这部分产品大部分销往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出口主体结构来看民营企业的比重提升,产品结构中品牌产品的占比也提升,种种迹象都表明我们的“转方式、调结构”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沈丹阳说。

  进口增长强劲,顺差收窄,贸易发展更加平衡,对全球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是今年以来我国外贸发展呈现的又一积极变化。今年以来,我国进口增速高于出口增速4个百分点,外贸顺差同比收窄10.6%,减少127亿美元,贸易顺差与外贸总值的比值为4%,同比降低1.6个百分点。

  鲁培军强调,尽管当前我国对外贸易总体发展情况良好,但受国际需求放缓和国内成本上升等因素制约,我国进出口贸易增速呈现高位回落态势,输入性通胀压力较大,贸易条件有所恶化以及出口商品结构转型升级步伐缓慢,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低于总体出口增速等问题都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沈丹阳说,商务部下一步将继续采取措施进一步稳定外贸政策,营造良好的出口发展环境,指导地方商务部门加强对出口企业的协调和服务,相信通过这些措施,今年外贸会提交比较理想的答卷。 (记者王希、王攀)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贾亦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