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大王李学纯:做企业当如吃臭豆腐——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味精大王李学纯:做企业当如吃臭豆腐
2009年08月19日 09:53 来源:国际金融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来源:国际金融报)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8月18日,国内味精行业龙头之一山东阜丰集团公布,截至2009年6月底,该公司股东应占溢利3.54亿元,较2008年同期的8586万元增长3.12倍。期内,阜丰集团营业额上升26.06%,达到20.55亿元。

  这份成绩单足以让阜丰集团总裁兼董事长李学纯感到骄傲。从集资195万元起家的民营企业,到目前的营业额数十亿元,李学纯的务实生存法则让一家民营企业迅速壮大。如今已是西装革履的李学纯不改本色:“作为企业,没有硬性规定要以哪个产品为主,自然是什么赚钱做什么。”

  二手设备节俭起家

  1982年,李学纯大学毕业到山东莒南县一家白酒厂参加工作,并当上了厂长。但当时白酒行业竞争激烈,李学纯不得不思考,究竟做什么才有前途。

  时值上世纪90年代初,政府提出要加快经济改革,部分国企破产重组。李学纯瞄上了与酒厂一墙之隔的山东莒南味精厂:“一方面情况熟悉,另一方面是听说,这家厂资源不错,就是管理不行,如果管理搞好了,肯定能赚钱。”

  1999年,李学纯带领原酒厂的40多名“兄弟”集资195万元,买下了这家净负债2000万元左右濒临破产的味精厂。在当时的沂蒙山区,195万元不是小数目。“这个厂搞不好,很多人就要倾家荡产,所以我们没有退路。”李学纯说。

  但是,要发展就必须买设备,买设备却没有钱。李学纯告诉记者,资金严重缺乏,是当时制约味精厂发展的最突出矛盾。于是,李学纯想出了一条另类的低成本扩张之路:用最便宜的价格,接手其他厂家的闲置设备。

  当时,国内味精企业有200多家,但整个行业处于低潮期,有2/3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大量生产设备闲置。“人家一个车间的机器设备,价值1000多万元,我们花10万元收购回来;3台锅炉新的要1000多万元,我们买别人处理的二手锅炉,只花了30多万元。”李学纯靠二手设备支撑起了企业发展。

  “这就像吃臭豆腐,听起来不雅,吃起来不错。”李学纯告诉记者,曾有来访的领导认为满厂的二手设备“丢面子”,但他觉得,“你们有你们的看法,民企有民企的做法。”

  价格战逼退对手

  2003年,味精厂从“全国规模最小”发展到全国前十名。正当阜丰发展初上轨道之时,整个味精行业再一次陷入结构调整。

  “味精成本的70%是玉米和煤炭。”李学纯告诉记者,当时的生产基地逐渐丧失成本优势,于是阜丰开始在中西部寻找新基地。但这一次,阜丰的扩张不再“丢面子”,而是打出了“阜丰速度”的旗号。

  2004年,阜丰陕西宝鸡设立年产6万吨的谷氨酸(味精主要原料)工厂;在内蒙古的呼和浩特,新厂区的建设速度也让同行竖起大拇指。

  有了原材料支持,掌握了成本利器,2007年,阜丰利用内蒙古煤炭和玉米的成本优势,发起价格战。

  “2007年开始,玉米价格大幅上涨30%,其他味精生产企业成本上升很快,此时我们主动降价。到2008年下半年,全国的味精生产企业还剩下20家。”李学纯表示,通过行业整合,有实力的企业获得了更大的盈利空间,阜丰集团的营业额也从2007年的24.5亿元跃升至2008年的35.9亿元。

  尽管在价格战中尝到了甜头,但阜丰的未来并不全然依仗价格战。李学纯告诉记者,从2003年开始,阜丰开始了黄原胶项目的4年研发历程。据了解,黄原胶主要功能是增稠,用于食品行业和石油开采。目前生产黄原胶的企业全球只有几家,虽然生产技术难度较高,但利润也大。目前,阜丰的黄原胶项目年产能近4万吨,毛利率达到35%。

  “味精属于传统产品,虽然每年消费还在以5%左右的速度增长,但一个行业终究有限度。企业要实现长远发展需要开发新的产品,黄原胶就具有很高的增长潜力。”李学纯说。(记者 李媛)

【编辑:杨威
 
请您登录/注册后发表观点!  进入社区  查看评论>>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