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汽车总裁穆拉利:把最好的产品拿到中国来——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福特汽车总裁穆拉利:把最好的产品拿到中国来
2009年10月12日 10:59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艾伦·穆拉利 (图片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把最好的产品拿到中国来

  专访福特汽车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艾伦·穆拉利

  美国汽车三大巨头中,唯独福特汽车没有向政府申请紧急援助、破产保护。福特汽车何以能躲过此劫坚持到今天?对中国汽车市场这块大蛋糕,福特又有怎样的胃口?

  2009年,中国车市全年销量将超过1200万辆,首次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车市场。迅速发展的中国汽车市场,将在未来若干年内,成为拉动全球车市增长的主要动力。为了扩大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抓住中国市场的机遇,各跨国汽车公司大张旗鼓地在中国扩大产能、引进最先进的技术和产品,积极布局后金融危机时代。

  9月25日,福特汽车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艾伦·穆拉利,风尘仆仆地从印度飞赴重庆,参加长安福特马自达新工厂的奠基仪式,这一新工厂的建设,将使长安福特马自达的产能增加到年产60万辆。

  仪式结束后,穆拉利就福特汽车在金融危机中的表现,以及在中国的战略规划等问题,接受了《国际先驱导报》的专访。

  福特为何能躲过一劫?

  《国际先驱导报》:在美国汽车三巨头中,唯独福特汽车没有向政府申请紧急援助,也没有申请破产保护。福特汽车为何能够躲过一劫,坚持到今天?而且情况似乎还在不断好转中?

  穆拉利: 我觉得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是早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福特汽车就制订了一个大胆调整的规划。作为规划的一部分,我们首先卖掉一些资产,比如把全资子公司捷豹和陆虎,连同品牌一起卖给了印度的塔塔集团。

  二是为了应对经济衰退,对产品以及产品结构进行了调整,关闭了17家位于北美的工厂,裁掉了4万多个工作岗位,削减了50多亿美元的开支。同时向各大市场提供全球化产品。

  三是提前向银行借了一些钱,以保证流动资金。四是将我们的资源进行最好的利用。

  力争2011年扭亏为盈

  《国际先驱导报》:在连续数个季度亏损之后,今年二季度福特汽车实现了23亿美元的盈利。福特汽车是否已经度过最危急的时刻?

  穆拉利:与去年相比,福特汽车全球销量继续下滑,但最近几个月下滑幅度明显缩小。

  另外,福特汽车在降低成本、减少债务、提高市场份额方面则颇有收获,转型计划取得重大进展。随着不断推出消费者所需要和喜爱的新产品,并继续对业务进行大举重组并改善财务状况,福特的全球业务正在稳步加强。虽然经济环境依然严峻,但我现在比以往更加确信,福特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向创造一个盈利的福特汽车公司稳步迈进。

  我们正在努力争取到2011年实现扭亏为盈,我对此还是很有信心的。福特是唯一在金融危机中没有延缓产品开发的汽车公司。我们不断加大对新产品研发的投入,每年都会为消费者投入新产品。

  中国市场非常重要

  《国际先驱导报》:福特汽车进入中国相对较晚,这几年的发展也是稳扎稳打。你认为在福特全球战略中,中国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穆拉利:我对福特汽车在中国的表现,以及和中方伙伴的合作,都非常满意。今年上半年,福特在中国的汽车总销量上升了39%,成为全球表现最好的一个市场。中国市场是福特全球战略中非常重要的新兴市场,福特正把亚太总部从泰国搬迁到中国上海,由此可见福特汽车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

  重庆新工厂的奠基是福特汽车拓展在华业务的重要一步。福特汽车将继续和合作伙伴一起,致力于为中国消费者提供具有福特全球最新技术的精彩产品和服务。

  未来3年至少引进4款新车型

  《国际先驱导报》:中国汽车市场的良好发展前景,成为全球竞争最激烈的汽车市场,随着中国政府对汽车产品节能环保标准要求的不断提高,福特汽车凭什么在中国市场继续取得成功?

  穆拉利:福特汽车在全球不断推出在品质、燃油经济性、安全性和创新科技方面领先的福特品牌系列车型,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福特将把最好的产品和技术引进到中国来。未来三年内,福特汽车计划为中国消费者带来至少四款最新的福特全球产品。

  2010年,我们将在中国推出福特EcoBoost新动力技术,以及其它一系列先进的绿色节能技术,如PowerShift变速器技术等。EcoBoost发动机结合了涡轮增压和缸内直喷技术,至少节油20%以上,排放也大为减少。PowerShift双离合变速箱,节油效果也十分明显。从明年开始,这些绿色节能技术将逐步应用在中国生产的福特品牌汽车上。

  福特品牌全球畅销车型——下一代福特福克斯将成为新工厂投产的首款车型。这款车将装备福特最新研制的1.6T先进发动机。(记者张毅发)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