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大涨大跌外资幕后推动 油菜进口再敲警钟——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食用油大涨大跌外资幕后推动 油菜进口再敲警钟
2009年12月17日 13:25 来源:长江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屡次大涨大跌,外资扮演幕后推手。中国作为食用油消费大国,但没有定价权。

  正在武汉举办的第18届中国食博会上,一批国内油菜专家大声疾呼:外资正有备而来,步步进逼,第一步打倒了大豆,第二步意图打倒油菜。

  油菜进口再敲警钟

  农业部网站披露,1至10月,我国油菜籽进口267万吨,同比增长227%,首超油菜第一大省湖北的年产量。同期,菜油进口40.3万吨,增长99.5%。

  对此,油菜专家、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副所长黄凤洪指出,加入WTO后国外油料基本“敞着进”,进口油菜激增再次敲响警钟,“要避免重蹈大豆覆辙”。

  我国是大豆原产地,2000年开始却成为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并逐步丧失大豆的定价权。2004年国际资本运作,大豆价格先涨后跌,国内一些企业对套期保值缺乏经验,结果高位被套。近七成企业停产,大量企业倒闭,造成中国的“大豆危机”。

  乘此机会,四大国际粮商大举进入中国,通过低成本兼并重组,控制全国66%的大型油脂企业,控制产能达85%。金龙鱼、鲁花等知名品牌背后,均有外资控股或参股。

  外资推动下,进口油料持续增加。今年1至10月,我国大豆进口3488.2万吨,同比增长13.2%。棕榈油进口533.0万吨,同比增长24.0%。

  黄凤洪介绍,目前,城市居民最常用的调和油中,大豆油成分的比重最大,其2/3原料来自进口;棕榈油其次,原料则全部来自进口。

  中国油菜籽年产量约1200万吨,多年居世界第一。2002年以前,菜籽油是我国百姓的首选食用油。近年,随着大豆、豆油、棕榈油等进口的增加,菜籽油消费已退居第三位,目前仍呈下行之势。

  前不久,金龙鱼、福临门等食用油涨价,众多品牌马上响应。田新初认为,外资掌控话语权,民族企业完全无还手之力,是近年食用油价格大起大落的根本原因。

  湖北省农业厅油菜首席专家田新初坦承:外资第一步打倒了大豆,第二步必定是油菜,“形势不乐观”。

  “丑小鸭”变“天鹅”无人喝彩

  “20多年没吃菜油了”。汉口市民李女士回忆,上世纪80年代,菜油颜色很黑,买时还要凭票,但那种油烹饪时烟大、气味重。自从有了色拉油后,就不想再吃菜油了。现在,李女士和很多市民一样,习惯吃调和油,“颜色看起来很清亮”。

  著名油菜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指出,由“双低”油菜加工的菜油营养丰富,有助减少心血管疾病,品质与橄榄油相当,是目前最好的大宗食用油。

  去年,湖北奥星油脂公司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所合作,改良传统菜籽油获得成功。新品“双低”菜油解决了油烟重等“老大难”问题,有深、浅两种颜色,营养成分更高,“油菜从‘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

  据悉,最讲究养生的日本人,吃的主要是菜籽油。美国人以前吃的是大豆油、橄榄油,近年菜籽油消费每年上涨10%。

  但占据菜籽油“主场”的武汉,其占有率却偏低。中百仓储买手陈俊武介绍,大豆油、调和油占超市食用油销售七成。超市内,菜籽油销量不足8%,且缺乏品牌。

  田新初指出,美国、加拿大等地区耕地辽阔,实行机械化生产和高额农业补贴,油料低成本,冲击国内市场;国内,传统和“双低”油菜混种、混收、混加工,加工设备、工艺落后,优质菜籽的价值未得到体现。

  湖北油菜蕴藏千亿产业潜力

  目前我国食用油自给率仅40%。傅廷栋院士认为,“自给率超过60%才比较安全”。另外,我国饲料饼粕缺口巨大,明年预计可达3800万吨。

  “振兴‘国油’,油菜具四大优势”。黄凤洪分析,我国油菜面积、总产均占世界30%,有数千年的油菜消费历史和文化,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等技术国际领先,增产潜力大。油菜不与水稻等粮食争地,“双低”油菜的饼粕还是优质饲料。

  湖北油菜种植面积、产量连续14年居全国之首,约占全国产量1/6,优质“双低”品种占95%。去年,全省油菜种植、加工产值近200亿元。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冯中朝测算,通过提高单产,扩种面积,湖北油菜蕴藏千亿产业的潜力。

  “与国际粮油巨头竞争,种子、种植、加工、品牌,产业链缺一不可”。 田新初坦言,除中粮集团外,国内绝大多数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差,精加工方面尤其要防止国际垄断控制。田新初透露,有关部门正在研究新政策,以后可能不允许外资同时参股多个油脂加工企业。

  今年5月,我省首评“优质菜籽油”品牌,并公布系列扶持政策。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