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复苏动力在聚集 11月政策预期和需求难预判——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自主复苏动力在聚集 11月政策预期和需求难预判
2009年11月09日 15:34 来源:理财周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10月份的资本市场在良好的3季报业绩以及平稳的政策呵护中有所企稳,但是市场反弹中一直存在板块的无序轮动现象。在如此无序的环境中,我们怎么看待11月份呢?

  迷茫之际,关键是政策

  在这样的情形下,A股市场再次与海外资本市场衔接。这本身意味着,当内需支撑的经济增长回归到均衡水平之后,整体行业由低点向均值的快速回归过程已经结束了。

  而中国庞大财政项目支撑起来的这个恢复周期很短暂,我们叫做浓缩型的,这个浓缩型的意思也就是,本质上制造业的供给端并没有形成相应的产能收缩,行业之间的差异在未来将更多取决于无法预判的需求端。

  迷茫之际,资本市场的短期影响因素更多受制于直接的宏观政策退出预期,印度央行的存款准备金调整策略是引致全球资本市场于10月最后一周调整的触发关键。

  如果说,此前澳大利亚央行的加息预示着全球宏观经济的真正好转,那么印度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整则标志着过度宽松政策退出的开始。资本市场在不同国家政策调整中所展现的上升与下跌差异,体现的正是对于总需求变动的预期区分。

  中国不是印度,中国看什么

  印度开始紧缩,中国怎么办?

  中国和印度作为全球危机之后经济迅速反弹的两大经典,其增长动力的均衡回归的确存在着极强的类似性,金融体系受损较小以及居民庞大储蓄所支撑的刚性需求释放是其核心。但是与印度相比,中国此前的增长结构中对于内需的依赖性过小,印度的消费支撑了国内经济的60%左右增长动力,因此不难理解,在美国这一主体需求国所引致的外需恢复仍然在低谷徘徊之际,印度在10月份就可以开始收缩货币政策,而中国更多展现的是货币政策的结构性调整。

  当然,从中期而言,印度所代表的货币政策调整将是全球资本市场所需面临的共同问题,8月份中国资本市场过渡期调整的触发因素———政策转变预期,正在全球资本市场逐步上演。

  而过渡期之后衔接点的宏观展现无疑是决定资本市场,在浓缩型周期中第二次机会的关键,伴随着全球资本市场预期之中调整逻辑的演绎,我日渐相信,与日本在1975年中期、美国大萧条后续的1934年类似,自主性的需求将是决定过渡期的核心,那么核心的伏笔是什么呢?是失业率。

  自主复苏动力正在聚集

  这里要用到一个专业术语。就是PMI,其分项中就业人员的改善,预示着代表自主性需求恢复的失业率正在呈现欣喜的变化,这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中国的此次过渡期调整,由于就业状况的迅速变动,政策转变与自主性需求之间交接所形成的过渡期,有望缩窄这个调整时间。

  过渡期的现象中心又该在何处呢?在于房地产销售量的变化趋势。由于11月份是住房供应量开始上升的阶段,而恰恰已经伴随着二套房政策收紧的转变,因此,地产销量是判断过渡期演绎阶段的核心,而一旦房地产销量能够持续维持之前的成交水平,也就意味着经济体中的自主性恢复动力真正成为经济体的主导力量。

  我真正担忧的是资源价格。10月份原油价格相对于终端需求所体现出的敏感性波动是我真正需要关心的,第二次机会或者说浓缩型周期的真正终结,必定是来源于我们的产业结构尚未调整,但资源依赖性酿祸。

  11月份的资产怎么配置

  怎么来安排我们的投资呢?

  随着政策退出与自主性复苏动力的逐步交接,国内银行业的配置价值正在上升,这其中的逻辑当然大家都说了很多了;另外,撇除中国之外,全球资本市场都在经历着政策预期调控与自主性复苏动力的交接,因此,相伴随的资源价格调整自然在预期之内。但10月份油价对美国终端需求所展现的高度敏感性异动在未来仍将频繁发生。

  在此过程中,我给出的建议是,依托于消费端变动的油价相对工业金属而言将更具备弹性,而沿着油价产业链的化工将有望成为周期性行业的焦点。(钟华)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