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邮核心优势领跑 28只次新股基巧取震荡之利——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中邮核心优势领跑 28只次新股基巧取震荡之利
2010年04月12日 10:40 来源:证券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今年以来的震荡市难坏了投资者,进退失据者不在少数。但28只次新股基不在此列。

  Wind数据显示,截至上周末(4月9日),今年以来上证指数下跌了4.83%,而可统计的28只次新偏股型基金(去年四季度以来成立的非指数型基金)中,同期仅有4只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负。其中去年10月28日成立的中邮核心优势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涨幅最高,为7.68%,而与其同日成立另一只次新基金同期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最差,为-3.76%。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江赛春认为,表现良好的中邮核心优势在运作中依然延续了中邮系“高仓位”的特点。而部分次新基金表现良好,关键在于采取了灵活的仓位策略。

  次新股基业绩首尾相差11.44%

  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9日,去年四季度至最新数据,共成立或已募集完毕了56只新基金(分级基金分开统计),其中包括26只股票型基金、23只指数型基金、5只混合型基金、1只QDII和1只债券型基金,除了上周四结束募集的海富通中小盘和上周五结束募集的国联安双禧中证100、金鹰稳健成长、光大保德信中小盘还未公布募集结果外,其余52只基金共募集1526.18亿元。

  而在上述同期发行的同类型基金中,截至4月9日,今年以来上证指数下跌了4.83%,而去年四季度至今成立的有数据显示的偏股型基金有28只,仅有4只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负。

  今年以来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涨幅最高的是中邮核心优势,为7.68%;同期成立的最差的次新基金同期下跌了3.76%,则中邮核心优势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比同期成立的同类型表现最差的基金高出11.44%。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江赛春认为,次新基金建仓策略根据公司不同而变化,目前业绩较好的次新基金多采取了比较灵活的仓位策略;而一般来说,在震荡市中,基金的仓位与收益之间的相关性在下降;现在整体市场风格不明朗,结构分化较为严重,成功建仓的关键在于把握好结构性机会,表现良好的中邮核心优势在运作中依然延续了中邮系“高仓位”的特点。而部分次新基金表现良好,关键在于采取了灵活的仓位策略。

  仓位控制得当 迎来良好收益

  实际上,中邮创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仓位控制”也与对市场的判断紧密相关。中邮核心优选基金2009年年报中明确表示,“在基金操作中,我们将着眼于从经济增长和转型的长期方向和趋势中寻找投资机会,根据市场形势的不断变化,逐渐调整保持相对灵活的仓位水平。”中邮核心优势基金在2009年年报中也表示,“在基金操作中,我们将根据市场情况保持灵活的股票仓位,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积极把握市场的结构性机会。在债券操作中将以规避利率风险为主,把握信用品种中的投资机会。”

  从历史业绩来看,截止2009年年末,中邮核心优势混合基金累计收益率为13%,在所有同期发行的基金中业绩排名也是第一。此外,中邮基金核心优选股票型基金2009年收益率105%,位于同期基金排名第五。而中邮基金公司管理3只偏股型基金总资产规模482.67亿元。

  分析人士指出,正是由于中邮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在去年上半年保持了较高的仓位,享受到了股市上涨带来的收益,而在下半年调整持仓结构,降低持仓比例,应对了大盘下跌。

  彭旭:二季度机会更大

  股指期货4月16日正式上市,二季度是否会加息?人民币升值……一系列话题使二季度行情备受关注。

  对此,中邮创业基金公司投资总监彭旭表示,“二季度机会更大一些,我主张二季度整体策略偏积极,并且偏主动进攻。并且我们会围绕五点进行:第一,上市公司业绩一直是我们的投资主线;第二,人民币升值;第三,加息;第四,各种各样与政策导向型有关的机会;第五,一些主题投资机会。”

  彭旭认为,目前由于政策摇摆不定,宏观经济处于是关注通胀还是经济增长两难的境地,所以市场向上趋势空间与向下趋势空间都不是很大,或许来回波动。

  “但是二季度不排除中大市值的股票有相应的上涨空间,重点关注银行保险,可能会有一定幅度的反弹;此外,还看好航空股,因为一方面该行业景气,票价、油价以及客座量都很稳定,整个行业景气度不错;另外一方面是人民币升值预期存在。”

  此外,旅游、商业、房地产等也是彭旭比较看好的行业。彭旭认为,房地产的刚性需求还有10多年的周期存在,如果前期国家不出过于严厉的政策打压,房地产在二季度或许会有不错的行情。(马薪婷)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