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短期内A股很难改变颓势——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业内人士:短期内A股很难改变颓势
2010年05月21日 09:14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虽然看不清A股下跌途中平台整理的具体区间,但2529点不是这轮很高级别调整浪的终点。上证综指、沪深300指数在跌破大圆弧顶颈线后,目前正在尝试严重超跌后的抵抗性反弹。多方能摆脱前期的颓势吗?笔者认为,短期内这种状况恐怕很难扭转。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在调控措施连连出手的4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2.8%,创历史新高。北京的数据显示,时至5月上旬,北京商品住房现房成交价格依然上涨了6%,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达到管理层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调控目标。近期一线城市的销量数据虽然有下滑,但库存仍处于低水平。以北京为例,目前北京地区的商品住宅库存房源(包括现房和期房)不到9万套,甚至低于2007年末上一轮楼市高峰时的水平。在这种库存水平下,只要政策稍有放松,房价很可能重拾升势,就像今年春节之后北京楼市所出现的情况一样,所以短期内政策很难松动。在2007年的那一轮楼市调控中,北京地区存量房水平由9万套左右攀升到价格明显松动的14万套左右用时超过9个月,由此可以推算,在未来3至6个月内期望楼市调控政策松动可能过于乐观。

  单从4月份数据来看,目前国内经济形势大好,部分投资者很难理解股市的持续下跌。但实际上,4月份的经济数据反映的是过去的政策效应,并没有体现楼市新政的未来影响。房地产行业可以说是目前中国经济的命门,2009年国内商品房销售额占G D P的13.1%,如果加上家电、装修等附属于商品房的产品,实际比重更大;2009年国内房地产投资占我国投资的18.7%,全国土地出让金1.59万亿元,是各地市政基建的主要资金来源,如果考虑这一部分,房地产投资对我国投资的影响也更大;目前我国水泥用量的30%左右用于房地产,钢材用量的25%左右用于房地产,这些数据足以表明房地产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力,新一轮楼市调控必将通过对楼市销量、新开工量的影响,进而影响到钢材、水泥、工程机械甚至银行信贷等一系列相关产业,从而引发经济增长预期的下行。

  5月19日,银行股基于2009年业绩的市盈率只有11.89倍。如果考虑2010年净利润增长预期,银行股基于2010年的动态市盈率为10倍左右。很多投资者因此认为银行股的价值被大大低估了,笔者不认同这个观点。对于业绩波动大的周期行业的公司,显然不能用市盈率来简单地判断其价值是否被低估。美国、欧洲一般用市净率对银行估值,1 .5倍左右的市净率是合理的水平。5月19日,14家上市的银行股市净率为1.99倍,显然目前的银行股的股价并不低。如果市净率向1 .5倍回归,银行股还有25%的调整空间。此外,农业银行IPO的发行对A股市场中的银行股也有不小的压力。

  投资者看好银行股还有一个理由,带A+H股的银行股出现A股与H股的股价倒挂。但大家忽视了两个问题:一是带A +H股的银行股在A股市场的流通股远高于在H股市场,虽然海外资金可以通过Q FII或其他非正规通道进入A股市场,但整体规模受到很大的限制,做全球资产配置的机构只能选择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带A +H股的银行股是“小市值”公司;二是A股市场中没有基于银行股的涡轮、期权等衍生品,而在H股市场中的银行股有大量的涡轮、期权等衍生品。当持有看空衍生品占多数时,发行衍生品的海外投行不会轻易让标的股票价格下跌,直到衍生品到期作废。

  多空双方在沪深300股指期货IF1005合 约 激 烈 博 弈 后 , 已 经 把 头 寸 迁 移 至IF1006合约。值得关注的是,IF1005合约收盘后的最大持仓量是5月12日的81440张,而5月19日IF1006合约收盘后的持仓量已达128170张。上证综指在2600点附近,IF1006合约持仓量的迅速增仓并创出新高,反映出多空双方对后市的分歧巨大,在IF1006合约上投入的资金远超IF1005合约。不难看出,多空双方围绕IF1006合约搏杀的激烈程度将超过即将摘牌的IF1005合约。短期内,上证综指有可能在2500点之上技术性反弹,等待政策面等因素的近一步明朗。 (民族证券 徐一钉)

   (中新网财经频道声明:中新网财经频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参与互动(0)
【编辑:梁丽霞】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