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中央新增投资中地方配套资金到位率较低——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财政部:中央新增投资中地方配套资金到位率较低
2009年05月27日 16:3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5月27日电 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27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中央检查组对各地落实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开展两轮检查时发现,有一些地方和一部分项目,地方的配套资金到位率比较低。审计署副审计长董大胜也表示,截至3月底,地方配套资金到位率只有47.98%。

  董大胜在发布会上表示,截至今年一季度,2008年底新增1000亿元中央投资计划和预算已全部下达,2009年初新增1300亿元中央投资计划和预算基本下达。各地区基本按照规定投向分解下达本地区投资计划,确保了中央确定的重点投资领域,未发现新增投资用于“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项目,也没有发现用于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项目。同时,也查出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其中地方配套资金到位率较低,对近期重点抽查的335个中央新增投资项目中,发现地方配套资金到位率较低,截至3月底,地方配套资金到位率只有47.98%。

  张少春表示,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实施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措施,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从2008年第四季度到2010年底,拟新增中央政府公共投资1.18万亿元,其中2008年四季度新增中央投资1040亿元,2009年新增中央投资4875亿元,上述投资,均按照法定程序报请全国人大审议批准。

  2010年还将新增中央投资5885亿元,新增中央政府公共投资主要通过中央预算内建设资金、国债、中央政府性基金、中央财政其他公共投资以及灾后恢复重建(基金)投资等渠道安排,主要用于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铁路公路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建设和灾后恢复重建。

  截至4月30日,已下达新增投资2884亿元,占今年新增投资4875亿元的59.2%。加上2008年四季度下达的新增中央投资1040亿元,新增投资已累计下达预算3924亿元,占1.18万亿的33.3%。同时,地方政府也积极落实项目配套资金。财政部门下达资金预算后,项目单位申请用款还需要一个过程,其中包括工程招标、设备采购、签订施工合同等环节。只要符合用款条件,财政部门即按照国库管理制度要求及时向用款单位拨付资金。总体上看,项目资金落实进度与工程建设进度大体相当。

  张少春说,下一步,财政部门将继续积极采取措施,加强中央政府公共投资管理,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一是及时拨付资金。加强预算指标下达、用款计划核批、资金拨付等环节的有效衔接,在坚持按预算、按工程实施进度拨款原则的前提下,通过加快审核进度,确保符合拨款条件的扩大内需项目资金及时拨付。

  二是协调落实好投资项目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将继续积极高效地组织债券发行,不断提高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透明度和效率,配合地方政府及时筹集配套资金,促进积极财政政策的有效实施。刚才王部长和大胜审计长都说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前两轮检查的时点,发现有一些地方和一部分项目,地方的配套资金到位率比较低。

  据测算,2300亿中央政府新增的投资需要地方政府配套1700亿元。我们考虑到这些项目当中,有一些民生工程项目,市场化筹资的难度比较大,所以国务院批准地方可以发行2000亿规模的地方政府债券,主要就是为了中央新增投资2300亿进行配套的。到4月底,地方在没有发债之前,已经到位资金是880亿。随着2000亿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陆续到位,现在23个省发行了26期1118亿债券。我们总体判断,随着这些资金陆续到位,地方的配套是有保证的。

  要保证中央政府投资地方配套资金能够完全落实,最关键的就是要安排好地方政府配套资金的优先顺序,要优先用于中央新增2300亿投资项目的地方政府配套。其次,在完全满足中央新增投资的地方配套之后,才可以安排中央政府的其他项目或者地方的项目。地方的项目也主要安排民生工程项目。如果个别地方配套不足的话,必须调整投资结构,优先保证民生工程、保证中央的投资项目。对于铁路、机场、公路、城市轨道交通这些可以市场化投资的项目,应该通过市场化方式去筹集资金。(据中国网直播文字整理)

【编辑:杨威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