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工业发展历程:从"三线"建设到区域发展——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中国西部工业发展历程:从"三线"建设到区域发展
2009年09月17日 16:52 来源:新华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三线”建设时期打下了西部的工业基础。实施全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进行西部大开发以来的10年,则是西部工业发展的另一个高潮期。

  上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我国对西南、西北内陆地区开展大规模的重工业建设,即“三线”建设。1965年,开始了以成昆、湘黔铁路、攀枝花、酒泉钢铁厂和重庆工业基地为主的铁路、冶金和国防工业建设。1969年至1971年,“三线”建设全面铺开,初步建成了一批国民经济骨干企业,大大改善了我国西部工业发展落后的布局。

  “三线”建设打下了西部工业发展基础,西部很多省份第一次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更为重要的是,“三线”建设时期新建、改建、扩建的一家家企业还为西部输送了一批极为宝贵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这些人成为了以后西部工业发展的种子和骨干,使西部工业的星星之火逐渐形成燎原之势。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地处内地的很多“三线”企业不适应市场经济,大批企业面临亏损、破产的窘迫局面。

  为了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1999年6月,党中央明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具体的支持政策。在这些政策的支持下,西部工业开始进行转型、改革。

  陕西省是“三线”企业比较集中的省份。国家在陕新建、迁建的军工项目多达111个,这些企业主要分布在关中、汉中两地的秦岭两侧。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后,一些进山太深、布点分散的企业先后搬迁到了西安、咸阳、宝鸡、汉中4个城市周围。其中西安集中了全省60%的军工企业和90%的科研院所,成为我国国防科技工业聚集度最高的城市。

  依托这些代表陕西省先进生产力的企业,10年来陕西省在关中地区建立了西安阎良国家航空产业基地、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西安兵器工业科技产业基地等一系列高科技工业园区,有力地带动了陕西工业的发展。

  到今年上半年为止,西安阎良国家航空产业基地已拥有130多家民营航空工业企业,并初步形成了以航空高技术研发、整机制造、零配件加工、国际转包生产、航空人才培养、航空旅游博览等为特色的航空产业链和巨大的航空产业集群。 西安兵器工业科技产业基地在未来5年时间内,将投资150亿元,重点发展光电信息、精密控制、新型材料、精细化工等兵器工业科研成果转化的高新技术产业。

  在积极转化军工成果的同时,陕西大批的“三线”企业开始了艰难的“第二次创业”,与市场经济体制衔接。始建于1968年的生产重型汽车变速器的陕西法士特集团公司,作为国家在陕西省建设的重点“三线”企业,到1999年本已陷入破产绝境。“第二次创业”中,企业紧盯市场变化和世界汽车变速器制造前沿技术,大力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到2008底,企业已成为主导产品销量连续3年名列世界第一的大公司。

  一些“三线”企业开始成为本行业的领军者。建成于1975年的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后,从2001年到2008年,企业产值就从4亿元迅速增长到了50亿元,成为了我国鼓风机行业的龙头企业。而1971年投产的宝钛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改制后的2004年开始,企业销售收入以每年超过10亿元的速度快速递增,2008年,宝钛集团的主导产品钛加工材年产过万吨,成为中国钛工业的中坚。

  10年的西部大开发区域发展,使得西部工业进入另一个发展高潮期。在工业经济的拉动下,1999年西部地区GDP占全国的17.22%,2008年提高到了19.38%。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东部增长5.9%,中部增长6.8%,西部增长则高达13.2%。(记者毛海峰)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