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企业转内销“入场费”高 高门槛愁煞外贸商——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出口企业转内销“入场费”高 高门槛愁煞外贸商
2009年10月29日 11:29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内地生意很难做。”广东老板阿信无奈地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加上人民币升值、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等因素,令中国出口遭遇了少有的阵痛,国内出口企业也纷纷把目光转向国内市场。阿信是期望“转内销”拯救自己的外贸企业老板之一。

  但是,在转内销的过程中遭遇的诸多问题令他并不乐观。

  10月25日,第106届广交会首次设立的国内采购中心正式开张。据广交会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陈朝仁介绍,目前,已经有83.6%的国内参展企业愿意与国内采购商沟通,表明出口企业对推进内外贸对接持积极态度。

  虽说此举被看作是管理层为出口企业“转内销”出谋划策的点睛之笔,但商家们却依然为摸不着“转内销”的门道而苦恼。

  阿信的这家“老板椅”公司,以往产品都远销欧美各国,产品设计相对符合欧美顾客的审美,图案都是人工绘画,极具东方色彩,很受外国人欢迎。

  源于金融危机,“老板椅”决定拓展国内市场,阿信向记者诉苦:“转做内销可不是说说就OK的事情,很难。必须从产品组合、品牌建设、渠道销售等一系列‘麻烦事’做起。由于公司做的都是高端产品,价位比较高,而国内的采购商大多都是面向普通消费者,产品定位有差别,也给内销设了一道屏障。”

  不仅如此,不少外贸企业转内销还有一个难点。面对质量检验与行政审批等门槛,出口企业“转内销”的“入场费”很高,风险不小。

  转内销企业必须办理产品的备案与认证等手续。以玩具为例,一般都要通过欧盟的CE、ROHS等标准认证。然而,同样的产品转到内销上还要通过国内的3C等认证程序。比如,一款儿童电动三轮车在国内指定质检部门检测备案费用就要2万多元。

  10月27日,《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辗转联系到正在宁波出差的淘课网首席营销顾问、资深实战营销专家张诗信。他告诉记者,宁波的服装、蓄电池等外贸企业正找专家开刀会诊,寻找企业转内销的灵丹妙药。

  “有不少企业转做内销,由于一系列难题加上时间短,并没有太多成功的案例。”张诗信所去的这家卓骏百福服装公司,以往产品都是欧美客户,自金融危机以来,公司产品销量下降了40%,工厂大量生产能力闲置,目前正在着手转内销。该公司曾尝试过网络销售和批发零售等,效果并不佳。

  “外贸企业在经验模式领域存在一系列障碍,必须经过深长的思考才能慢慢地去建立起做内销的一套思维,并最终去尝试,才能成功。”张诗信告诉记者,外贸的整个运营模式很简单,有合适的产品或客户下订单,生产保证工期保证质量就可以了,但内销就很复杂,涉及到品牌建设、产品的打造,团队的建设,渠道建设等一系列策略组合。

  如何做好内销?张诗信认为,出口转内销不能盲目,毕竟国内、国际市场有区别,渠道有不同。“首先必须优先解决产品问题,其次是解决营销方案问题。”他告诉记者,很多外贸的企业相对产品比较单一,而做国内市场在产品方面要有一些组合。转入国内市场,还必须有丰富的营销渠道和运作经验,建立合理的渠道网络,并做到渠道的精细化操作,如对经销商和代理商的甄选和考核,对终端店面的选址、促销等,精细化操作要求很高,必须探索前行。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不少企业老总认为,还是两条腿走路好。通过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的互补,可以尽量规避单一海外市场因成本上涨、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同时还可以增强企业与海外品牌商的议价权。同时,待国内市场完全建设好后,立即着手建立属于自己的外销市场,控制海外客商,控制产品的海外价格。(李金玲)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