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危机催生“中国模式3.0” 成世界经济新发动机——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反危机催生“中国模式3.0” 成世界经济新发动机
2010年01月16日 04:54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大危机孕育大转型。2009年,中国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的阴霾下提前实现复苏,并展现出强大的活力和增长潜力,这给世界经济带来了信心和希望。

  2009年年初,面临全球金融危机的诸多不确定风险,中国经济吹响“反危机”的战斗号角。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民生”四大政策推动下,中国经济走出了一条V形反转的复苏之路。

  中国人回来了

    围绕“保八”的战略目标,6.1%、7.9%、8.9%……全球目光都被中国经济指标逐季回升的高速复苏态势吸引。有人评价,这个刚在奥运会上拿到金牌总数第一的国家,似乎很快就要在经济赛场上展现奇迹。

  2009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领导虽然用“极其不易”4个字描述一年的经济工作,但成绩是显著的。“保八”已无悬念。伴随着出口额结束连续下行趋势,人们发现,中国在危机中已取代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

  对于中国经济2009年交出的答卷,国际舆论更多的是表示惊奇。英国《经济学家》预测,按目前态势,未来10年中国有可能获得四分之一的世界出口额,这一数字将超越美国上世纪50年代18%的高点。

  人们更看重中国经济崛起的拉动效应。今年年初,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宣布成立。汇丰银行驻香港经济学家说,在此次金融危机爆发之初,没人想到中国经济的复苏将大量吸收亚洲其他经济体的产品,而这正在发生。德国的出口商则表示,中国财力增强对德国企业是个好消息,“我们的客户越有钱,我们的生意就会越好。”

  经过1年大危机的洗礼,中国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发动机”,这已成为2010年新年最热门的话题。法国《问题》周刊说,“我们不应该忘记,郑和15世纪率船队下西洋一直抵达非洲海岸,所使用的船比哥仑布大两倍!今天,中国人又回来了。”

  “反危机”的中国经验

  中医看病讲究“全身调理”。中国经济的“反危机”之道,不是头疼医头,脚痛医脚,而是“一揽子”解决方案。有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经济复苏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化政策调理过程。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政府果断出台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2009年各项政策作为“配套处方”更是关键。

  首先,中国相继推出了10个区域经济规划和11个产业振兴规划,把国家区域经济和产业振兴长远规划纳入“反危机”的应急治疗。其次,中央以7300亿元财政投入用于改善民生,大力推进医保方案和教育改革方案,并在2009年年末打出“组合拳”治理房地产市场,为提振内需创造空间。同时,面对罕见的自然灾害和不利因素,中央力保农业稳定,2009年粮食生产连续第六年喜获丰收,稳固了经济复苏的基础。

  数据显示,2009年1~11月,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2.1%,比上年同期加快5.3个百分点,尤其是农业和服务业的高投资增长令人振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3%,其中家电和汽车消费增长比危机前还要火爆。

  “家电下乡”和“汽车下乡”政策拉动了农村消费市场,是今年的“反危机”亮点。2009年,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

  当然,“扩内需”还期待新内容和新动力。对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提出两个思路:一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以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二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以加快转移农业人口壮大城市化的经济驱动力。

  “中国创造”树立中国信心

  一次大危机常常伴随着一场新的科技革命,而每一次经济复苏,都离不开技术创新的支持。2009年9月22日至23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了3次座谈会,约请47位经济、科技专家,围绕新能源、节能环保等7个产业的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之后,这七大产业被表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据统计,在国家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中,3700亿元投入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作为杠杆,这些资金激起了中国企业的自主科技创新的热情。

  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沿海加工企业的订单骤减一度让人惊慌。中国经济对外依赖性过强的特征在危机中暴露出来,“外向型经济”面临滑向“依附型经济”深渊的风险。在2009年年初,许多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中国企业就提出,“人家过冬,我们冬泳”,他们发现了危机中的良机。

  2009年的中国,一个“技术派企业家”群体正在危机中崛起。在自主创新战略的引领下,他们从“中国制造”走到“中国智造”,再到“中国创造”。这个新兴群体分布在不同的行业,却拥有共同精神气质:他们专注、勇于超越,有强烈的使命感。

  只有掌握了自主技术、自主品牌和自主渠道,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也才能为世界经济的繁荣作出贡献。这是中国经济从金融危机中突围并率先复苏的路径指南和重要经验。

  “中国模式3.0”的风险与考验

  经济学家彭晓光把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呈现出来的中国经济发展经验归结为“中国模式3.0版”。

  他认为,2009年世界金融危机动荡,而这一年正好是新中国成立60年。通过前30年工业化基础阶段(中国模式1.0)和后30年改革开放阶段(中国模式2.0),中国铸就了“辉煌60年”。“中国模式3.0,毫无疑问是对前60年的继承和发扬,进而全面完成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他说。

  显然,在大危机中催生出的“中国模式3.0”还远未成熟,它必须经受更大的风险与考验。彭晓光说,中国政府对货币主权、金融稳定与金融安全的坚持,是中国这次比较成功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的主要原因。未来中国模式3.0时代,中国同美国与世界的货币、金融合作将会日益紧密深入,同时要对外部资本的金融支配企图保持高度警惕。

  环球财经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预测,即便目前金融危机还没见底,但未来10年全球化趋势不会改变,中国有可能成为下一波全球化浪潮的主要推动力量和主要领导者。众石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