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出口或退回世界第二?——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2010年中国出口或退回世界第二?
2010年01月22日 11:03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外需回暖推动出口确立中期反弹趋势。昨天统计局公布的年度宏观经济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约为2.2万亿美元。约1.2万亿美元的出口,事实上已经让中国超过德国,成为全球出口第一大国。

  2010年出口复苏力度能否延续,不仅关系到对GDP增长的拉动能否由负转正,而且对判断政策调整力度和时点有着重要的意义。外需的库存周期和投资周期是我们观察出口复苏的两条核心线索。

  中国出口实现超预期增长

  海关总署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12月我国对外贸易出口总额为1307.3亿美元,同比增长17.71%,这是自2008年11月以来出现的首次同比正增长(图1)。至此,2009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为22072.7亿美元,同比下降13.9%,但略高于2007年的贸易总值。

  从中国主要的贸易出口对象来看,美国、欧盟、日本是长期以来支撑中国出口的主要经济体,中国对这三个经济体出口额长期以来占到中国出口总额的50%左右。2009年12月中国对美国、欧盟、日本的出口额分别为222亿、244亿和104亿美元,中国对美国出口总额已经连续4个月站在200亿美元之上,对欧盟连续6个月站在200亿美元之上。

  可以看出,在欧美日等经济体实行财政和货币的“双宽松”下,其需求在2009年下半年已经开始回暖(图2)。这种外部需求的回暖主要来自两个因素:一是欧美日在政策刺激下所展现出的个人消费需求向均衡回归;二是欧美步入库存回补周期所激发的生产需求向均衡回归。

  从美国的消费需求来看,美国三季度的个人消费为2.2%的GDP增长贡献了1.94个百分点;占美国名义GDP30%左右的商品零售在二季度已经见底,并在三季度形成趋势性的反弹;消费者信心这一反映消费情绪的指标也在2009年一季度筑底,并在二三季度形成回升的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中国出口状况或排世界第一。此前,德国在2003-2008年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商品出口国,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对外贸易,去年全球需求下降令德国经济成长遭遇沉重打击,经济萎缩幅度达创纪录的5%.德国联邦统计局上周称,2009年中国可能取代了德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出口国,决策者表示德国的经济复苏是暂时的。

  中德出口排位或有反复

  尽管去年中国出口赶超德国,但中国企业还不能与德国专业工程企业的复杂技术和质量竞争。

  “目前中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价格竞争力上,这主要得益于较低的劳动力、土地、资源等要素价格。”商务部副部长傅自应昨天在北京的一个论坛上说。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同样指出,由于中国和德国的贸易结构不同,中国企业更多的是生产衬衫、箱包、鞋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德国则更多是装备制成品。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尽管新开工的工厂会少一些,但由于装备制成品销售受危机影响较大,同时劳动密集型产品还保持了一定的市场份额,所以中国的出口在2009年相比德国来说,是可能会超出一些。但这仅仅是一年的数字,随着2010年、2011年全球经济逐步恢复景气以后,这些数据也许还会有反复,现在都不能确定。

  姚坚表示,虽然现在中国成为了一个出口大国,但是我们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确实还很低。从历史上来看,美国、德国、日本都曾经在全球国际贸易份额中占到过一个极大的比例,比如美国曾占到1/3,德国也曾经超过12%,而中国现在只有8%左右。

  姚坚又表示,从人口和市场规模来看,中国的潜能比较大,因此对外贸易还会进一步发展,甚至可以说,即使中国成为第一位也没有什么太奇怪的。因为美国、德国这些贸易大国已经完成了制造业走向服务业的转型,现在都是以服务出口见长,更多的是在当地投资。美国在中国有这么多的投资进行本地化生产,这些在中国投资销售就不会体现在外贸进出口数据中。从这点来说,不管是第一还是第二,都要以平常心看待,不要太计较。

  “确实,我国还处在转型过程之中,我国目前的产品还大量处于中低档水平,劳动密集型产品比例较高。”姚坚说,虽然这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国的就业问题,但是我们仍然面临着产品升级的问题。中低档产品意味着盈利的环节非常少,在出口大量的商品的同时,我们获得的利润还相对比较少。

  傅自应认为,今年中国的外部需求不太可能大幅增加,而中国依赖低成本出口不可持续。应加快对外贸易战略转型。

  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将要解决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这必将面临资源、劳动力等基础要素价格进一步调整分配关系,特别是初次分配关系,“国内要素价格上升将是一个长期的趋势,未来再依靠传统要素价格的优势开展国际竞争将难以为继。”

  傅自应表示,必须加快对外贸易的战略转型。一是从规模速度到质量效益转型,利用规模优势提升比较效益;二是从外生动力到内生动力的转型,从外来资本转向国内投资为主。三是从市场广度到市场深度转型,加大品牌建设,提升产品质量;四是从低端要素往高端要素转型,改变过度依赖低成本要素的竞争方式,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从库存周期和投资周期看出口前景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昨日的发布会上表示,2010年进出口对中国经济肯定是一个正拉动,不会再是负拉动(图5)。

  而对2010年的出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丁一凡表示出担忧。他表示,有一点值得担心的是,它不一定可持续。因为发达国家在去年底有一个销售旺季,大量进口是很正常的。到今年就不会很顺畅,因为它们的经济还没有大面积恢复的形势,所以中国出口不会有去年12月份那么猛的增长。

  莫尼塔高级分析师杨帆认为,2010年观察出口复苏有两条核心线索,分别是库存周期和投资周期。自次贷危机以来,美国企业大多采取削减库存来对抗萎靡的市场需求。本次危机使得美国的企业更加谨慎,去库存周期更长力度更大,这使得商业库存和居住类房地产库存已经降到低位,库存回补空间巨大。观察历次美国经济从衰退到复苏的进程,库存回补都是牵引经济走出低谷的主要力量之一,并且对GDP的显著拉动至少将达到三四个季度之久。目前美国制造业和房地产行业都步入了“库存回补周期”(图3),预计明年上半年补库存依旧将是支撑美国经济继续复苏的主要力量。作为世界经济复苏的引擎,美国制造业和房地产行业的库存回补或将激发美国企业对中国资本品和中间品出口的需求,预计钢坯及粗锻件、钢材、成品油、家具及其零件、集成电路、电动机及发电机等资本品和中间品出口在2010年二三季度将明显升温。

  杨帆表示,随着海外制造商库存销售比于今年年中见底,意味着“补库存中期阶段”将随之结束。那么,下半年观察中国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将不能再依赖库存周期,出口的核心推动因素将来自于海外企业投资的增长前景。作为世界经济复苏的引擎,美国制造业和房地产行业的库存回补或将对中国的资源类产品、中间品出口起到明显的拉升作用。(龙金光)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