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皖江城市带进入国家规划 安徽迎来新机遇——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通讯:皖江城市带进入国家规划 安徽迎来新机遇
2010年02月03日 01: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社合肥2月2日电 题:皖江城市带进入国家规划 安徽迎来新机遇

  中新社记者 顾立军 吴兰

  2010年元月,安徽迎来发展的重大机遇,《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获国务院批准。这是安徽历史上第一个进入国家战略层面的规划,也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为促进中西部地区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而制定的第一个专项规划。

  2010年2月2日,安徽省召开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动员大会,开始全力推进皖江开发开放。

  先行先试 宽容失败

  皖江城市带是安徽经济的精华所在,天然承载了安徽人的崛起之梦。据了解,长期以来,安徽一直把皖江开发开放作为战略重点。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开发皖江、呼应浦东”,到本世纪初的东向发展、加速融入长三角,再到2006年纳入中部崛起的重点区域,皖江地区在安徽发展中的龙头地位不断提升。2008年初,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明确提出,安徽要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合作,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安徽人在皖江发展上谋划数年。

  当《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获国务院批准后,安徽省委书记王金山、省长王三运皆表示,该示范区可有更多的自选动作,应有先行先试,宽容失败的发展软环境。他们认为,“示范区要有一些突破性、针对性的政策措施。积极营造敢闯敢试、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宽松环境,探索建立示范区的新办法、新途径。”

  此次皖江城市带规划获得批复,王三运说,示范区建设要定位在合作发展的先行区、科学发展的实验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上等,并在投资、财税、土地和对外开放等方面给予“先行先试”的政策支持。

  是次动员大会上,安徽正在细化该示范区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要求相关规划确保在今年6月底前编制完成,而具体的配套政策措施于今年3月份出台。

  握手沿海港澳 严把环境关口

  据了解,规划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范围为安徽省长江流域,主要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等九市全境和六安市的舒城县、金安区,共59个县(市、区)。该规划区域2008年人口为3058万人,地区生产总值5818亿元人民币,分别占安徽省的45%和66%。规划到2015年,安徽GDP达15000亿元,年均增速14.5%,农村居民纯收入9900元,年均增长11.1%。

  “如今,金字招牌已经有了,美好蓝图已经绘就,但能不能抓住并用好机遇,起到示范作用,关键取决于主动作为。”王金山特别强调,示范区建设要有探索、有创新。他说,皖江城市带的应区域联动发展,应深化与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扩大与珠三角、环渤海、海峡西岸、港澳台等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但是承接产业转移,就必须科学承接,而非粗放地承接。

  王三运说,示范区建设要产生示范效应就必须着眼可持续发展,走资源消耗低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特别要把好项目准入关、投资强度关和环境评价观,严禁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高排放的落后生产能力转入,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坚决不要浪费资源的增长、不要未经环境测评的建设。

  王金山亦认为,在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增强的大背景下,决不能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否则不仅丧失后发优势,更丧失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

  关于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决定中特别提到,注重生态环保,适时组建统一的巢湖管理机构,加强巢湖流域污染治理、水资源管理和整体开发。(完)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