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持续复苏遭遇非主流 属于"少数派大机会"?——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出口持续复苏遭遇非主流 属于"少数派大机会"?
2010年03月15日 11:02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当机构一致唱多大内需的投资机会时,出口数据冷不防超出市场预期———2月份中国的出口总值为945亿美元,同比增长45.7%;进口总值869.1亿美元,同比增长44.7%。有机构认为,消费需求占GDP的比重中期内难以实质性上升,依然要依赖出口的增长,出口复苏仍是“少数派大机会”,可在出口产品结构升级中寻找投资机会。

  出口复苏超市场预期

  海关总署近日公布的2月份进出口数据显示,2月份进出口总值为1814 .33亿美元,环比下降11.5%,同比增长45.2%。2月出口总值为945.23亿美元,环比下降13.7%,同比增长45.7%。进口总值869.1亿美元,环比下降8.9%,同比增长44.7%。出口复苏的强劲态势超出了市场的预期。

  作为出口复苏的“坚定看多者”,国信证券最近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2月出口总值为945.23亿美元,同比增长45.7%,创2月份出口值的历史新高,1-2月份的合计值也创出历史同期的新高。2月份出口环比下降13.7%纯属春节因素,观察过去5年数据可以发现,因当月工作天数减少30%,春节所在月份的出口环比无一例外地出现了负值,正常降幅在12%-20%,为此,今年2月份的下降仅是季节性因素的基本反映。3月份之后将迎来连续的同环比同时大幅增长。届时市场对于出口复苏的认识将达到一个更加一致的水平。一些断章取义看空出口的分析再也找不到‘现实’的依据。”

  东方证券分析师冯玉明同样认为,“我们预期,在政策的支持下,未来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可能加快,而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出口产品附加值提高和竞争力增强又将使中国出口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保持较高增长,出口仍将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具有出口竞争力的企业也会相应地取得较高增长。”

  鉴于市场担心进出口增长超预期带来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的问题,温家宝总理昨日在答中外记者问中指出:“我认为人民币的币值没有低估。”

  少数派大机会?

  不过,对出口形势的判断也有相反者,而且数量还不少。

  “中国出口或已自然见顶。”德邦证券认为,出口数据表面靓丽,但未剔除2个重要的扰动因素:1.春节在不同年份分别落入1、2月份带来的“错月效应”;2.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带来外部冲击导致的“低基数效应”。

  实际上,从去年年底到现在,市场的主流观点认为,中国作为此轮经济危机中首个复苏的国家,内需增长将扛起G D P发展的大旗,2010年的投资机会主要集中在大消费,以及产业升级带来的机会上。

  国信证券分析师周炳林则反驳了这一观点。“节后沿海地区普遍出现用工紧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宏观经济现象,反映出沿海出口企业订单增加,生产任务紧。这是中国出口数量复苏持续的指针,也是出口价格恢复的重要催化剂。沿海用工紧缺、原料采购铺开、工业生产启动是互相联系和印证的三位一体关系,已很大程度上锚定了未来中国出口的持续强劲增长。”

  “尽管近期海关数据的快速恢复引起了市场关注,但出口复苏仍是‘少数派大机会’。”周炳林认为,09年冲击形成的“外需疲弱常态化”思潮依然深入人心,认同出口持续复苏的观点尚未成为主流,而正因为如此,出口复苏投资线条仍被低估,这将形成2010年的战略性投资机会。

  出口复苏预期下的受益板块

  假如出口真如部分机构所言的,将成为“少数派大机会”,那么哪些板块将明显受益?

  国信证券此前在其的一份报告中分析认为,一旦出口复苏的一致预期形成,受益的产业链包括三大块,首先是IT设备与硬件、轻工制造、机械、纺织服装等出口制造业;其次是化纤、钢铁板材等出口制造业的原料供应业;另外是交通运输及其配套行业。其中行业景气轮动的次序取决于细分行业的产能利用率,盈利弹性则取决于出口依存度。周炳林推荐的出口复苏主线包括:电子、机械、纺织服装、轻工等出口制造业;化工、钢铁板材等出口制造业的原料供应业;交通运输及其配套行业。

  广发证券则建议在出口产品结构升级中寻找投资机会:“建议2010年对出口行业的重点投资配置方向为电子及元器件行业、耐用消费品行业、汽车零部件、机械设备行业等。我们重点推荐的上市公司为:广州国光、莱宝高科、生益科技、中兴通讯、美的电器、中鼎股份、福耀玻璃、烟台氨纶、中集集团、利欧股份、山推股份、安徽合力等。”(谢晓婷)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