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农业频遭台风侵袭 农户险企齐叫苦——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海南农业频遭台风侵袭 农户险企齐叫苦
2010年04月30日 10:04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目前在中国,农业保险被视为巨灾保险的突破口。农业保险通常涉及农户(企业)、保险公司和政府三个主体,《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海南采访时发现,三个利益主体的诉求其实十分简单鲜明:农户希望保费能更少些,赔付水平更高些;保险公司希望消灾减灾少赔付;政府希望保险公司能够承担起更多的风险。但由于中国农业保险的滞后性,在目前,三者诉求中的内在矛盾仍难以调和。

  赔偿能否多一点

  农业是海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频繁受到诸如台风、雨水等自然灾害的侵扰。2007年,海南启动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至2009年,海南省农业保险试点覆盖橡胶树、香蕉、水稻、尖椒、长豆角、生猪(含能繁母猪)、渔船、渔民和露地西瓜10个标的,保险险种11个。

  澄迈是海南重要的香蕉种植县,2007年起成为海南省香蕉保险试点县。投保政策性农业险时,农户可享受20%的财政补贴。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日走访的富山镇某规模达百亩的农场为例,一株香蕉保费1.6元,农场主自已支付1.28元,政府补贴剩余的20%;整个农场年缴保费约9000多元。

  该农场主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这一负担对他而言并不算重。但是,一旦因灾害导致损失,赔付水平却并不能令其满意,“这笔钱对我们帮助很大,不过仍然偏少,如果台风过来,香蕉树全部折倒,我从保险公司拿到钱并不能保证我可以补种全部100亩蕉园,我觉得一个令人满意的赔偿金额至少应保证蕉园下一季的种植不受影响。”根据保单约定,蕉园因风灾受损后,最高可以获得5倍的赔付,即1株香蕉最高赔付8元,据农场主表示,一株香蕉树的成本是25元。

  但保险公司同样有苦水要吐。对保险公司来说,每株8元的赔付已经蕴含着不小的风险。太保海南省分公司的一位负责人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保险公司对于农户遭受的损失同样十分痛心,但盈利是保险公司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而且保险公司也的确没有能力为台风这样的巨灾风险兜底。上述人士还表示,做农业保险盈利很难,一旦灾害发生,亏损的可能性极大。此外,保险公司要农户自留部分风险也是出于提高投保人灾后自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保费能否再少一些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就海南橡胶保险的情况进行了走访。海南是全国最大的天然橡胶基地,频发的台风灾害同样是胶农、胶企的心头大患,对保险庇护的需求迫切。

  在海口某大型橡胶集团,《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该集团曾在2005年的 “达维”台风中损失22亿元,开割橡胶树受害率50.9%,报废橡胶树1457.2万株,当年减产三分之一。为规避风险,去年,该橡胶集团与人保财险签订了一份4800万元的巨额保单,保险金额46亿元,保险标的为该集团71个农场的300万亩共6259万株橡胶树,实现4岁以上橡胶树100%覆盖。截至记者发稿,该集团在保险期间共收到896万元赔偿金、300万元防灾防损费用,同时获得人保财险方面提供的防灾防损指导及支持。人保方面也已从该保费中提取25%作为巨灾风险准备金,以实现“以丰补谦”,建立长效风险机制。

  在台风影响较轻的2009年,该集团对这一赔付水平较为满意,但集团负责人仍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出了另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4800万的保费有点高。据了解,该集团2009年盈利2.8亿元,4800万元几乎占到盈利总额的六分之一。该负责人指出,4800万元的保费中,政府曾补贴10%。在新一年的续保中,该集团希望形成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集团和胶工四方共同负担保费的方案,集团方面的心理承受预期是出其中的30%~40%。截至目前,该负责人表示谈判还未有结果。

  从该保险公司的角度来讲,2009年的生意可以说比较赚,但他们同样表达了忧虑,“虽然去年赚钱了,但我们要为新一年可能出现的风灾风险做准备。”

  谁来为风险兜底

  人大代表王静成在今年“两会”上指出,“目前全球推行农业保险制度的40多个国家,主要都是通过法律、政策等手段,支持保险公司开办农业保险,使国家、保险公司、农民三方的利益得以基本协调的。”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祁祥表示,保险只能承保纯粹风险中的“可保风险”,保险制度的重要性不是靠无限扩张其边界来实现,而是靠履行专业化的风险管理职能来体现。

  据中国再保险集团总裁吴高连近期透露,目前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农业保险市场。做好农业险,需要保险公司来贡献市场化和专业性,但更需要政府来提供财政和政策支持进行风险兜底。(实习记者 葛翠翠)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