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夏粮总产连续7年创新高 政策与科技并重——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河南夏粮总产连续7年创新高 政策与科技并重

2010年06月25日 13:07 来源:河南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我国第一产粮大省、素有“中原粮仓”之称的河南省再传捷报:24日经国家统计局核准,河南省今年夏粮总产量达到618.14亿斤,较上年增加5.14亿斤,增长0.8%;平均亩产776.6斤,较上年增长0.5%。至此,夏粮总产量实现连续八年增产、连续七年创历史新高。

  专家认为,河南夏粮再夺丰收,有效地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同时对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抵御全球金融危机、应对通胀预期具有重要意义。

  单产总产俱创新高

  中原麦区频传捷报

  “我种了几十年庄稼,第一次看到长得这么饱的麦粒。光看这麦粒,今年收成肯定错不了。”夏收时节,望着联合收割机里吐出的新麦,河南省鹤壁市王庄乡刘井固村农民刘世明喜滋滋地对记者说。

  经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农科院等单位的小麦专家实打验收,刘世明家麦地所在的鹤壁市浚县王庄乡3万亩连片小麦高产示范方平均亩产611.6公斤,创3万亩以上连片小麦平均亩产超600公斤的全国高产纪录。

  此前,位于鹤壁市淇滨区矩桥镇刘寨村的小麦万亩示范方也传出捷报:经专家测产验收,平均亩产为695.4公斤,刷新了全国万亩连片小麦平均亩产最高纪录。

  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副组长郭天财教授认为,在今年长期低温条件下,河南省小麦不仅再获丰收,而且创出成片单产新纪录,不仅表明河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持续提高,而且可以为我国整乡、整县开展高产创建提供样板。

  河南的丰收确实来之不易。河南省农业厅总经济师魏仲生说,河南省今年夏粮播种面积达到7960万亩,比上年增加25万亩,良种覆盖率接近100%。但去年11月中旬以后,河南省连续出现多次寒潮,低温持续时间长,全省小麦提前半月进入越冬期,造成大部分小麦冬前生长量普遍不足,个体偏弱、群体偏小,全省一二类苗同比减少1.9个百分点。罕见的持续低温,使河南省小麦冬季苗情成为近年来最差的一年。

  面对严峻形势,河南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1号文件和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的要求,持之以恒、毫不松懈地抓粮食生产。

  科技入户禾苗壮

  政策到位粮满仓

  “粮食怎么保?”面对这个带有全局性的重大课题,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强调,“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在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忽视和放松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必须“时刻绷紧粮食生产这根弦”;省长郭庚茂指出:“确保粮食稳定增产是我们应尽的政治责任,也是河南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要基础。”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今年入春以来,河南各地按照“以促为主、措施前移、分类指导、因苗管理、加快苗情转化升级”的要求,广泛动员群众,狠抓管理措施落实,着力促进小麦苗情转化。农业部门印发了2万份麦田管理技术规程手册,发放到全省每个农业科技人员手中,以帮助农技人员指导农民搞好冬春麦田管理。同时,全省还扎实开展了“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服务活动,加快麦田管理技术的推广应用。

  在鹤壁,农业科技人员通过安装在田间地头的“探头”——农田监视器,实现农田生态环境和作物生育期、苗情、长势以及灾情等的可视化,足不出户就可直观、清晰地观察到大田作物长势、生长环境,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墒情监测、病虫害防治、防灾减灾水平。

  在滑县,有几个农民皆知的热线电话——“12316”、农业科技服务热线“8162283”和植保咨询热线“8162519”。这些电话有专人值班,随时为农民解疑释惑。此外,当地农业科技服务人员还尝试利用“QQ视频”为农民答疑。

  据河南省农业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夏粮生产期间,全省通过各种形式培训农民540多万人次,下派技术人员1.4万人次。全省麦田春季中耕5319万亩、追肥6940万亩,分别比上年多1200万亩和1900万亩,是近年来最大的一年。

  经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到今年3月底,河南省小麦一二类苗占到麦播面积的87%,较2月初提高近5个百分点,小麦生产总体恢复正常。4月中旬虽然出现了全省范围的降温天气,但由于应对工作及时有效,170多万亩受到不同程度低温冻害影响的小麦,苗情也大部分得到及时转化。

  在抓好小麦苗情转化的同时,河南省还认真落实中央各项惠农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截至3月底,全省今年的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资金全部兑现到位,共向农民兑现两项直补资金78亿元(含县筹集资金),1930万农户受益,亩均补82元,成为全国较早完成种粮直补兑现工作的省份。此外,河南省还将中央新增7.5亿元农资综合补助资金全部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以进一步提高农田防灾抗灾能力。

  重粮固本富中原

  河南省以占全国1/16的土地产出了占全国1/10以上的粮食,取得了粮食总产连续10年居全国第一的巨大成绩。河南占全国1/4强的小麦产量,不仅养活了全省近1亿人口,而且每年还输出原粮及制成品300亿斤。这一成就,可谓河南人民在中原大地上创造了一个现代神话。那么,神话是怎么创造的呢?

  河南省委省政府多年来始终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始终将其放在全部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是全省粮食连续多年稳产增产最重要的原因。在推进中原崛起、实现快速赶超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新一届河南省委更是明确提出决不以牺牲粮食和农业为代价,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各项重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服务体系,稳定提高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力推动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河南粮食生产的成就,得益于科技的支撑和提升作用。数据显示,2004年河南夏粮平均亩产681斤,居全国第一;到2010年,河南省夏粮单产增加到776.6斤。短短6年时间,夏粮单产增加了近百斤。这当中,蕴藏着科技工作者对粮食的情感、对农业的贡献。

  河南省农业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河南省选育了郑麦9023、郑单958等一大批产量高、品质好的农作物新品种,并重点推广了机耕深耕、种子包衣、配方施肥、旱作栽培等关键耕作技术。截至目前,河南的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8%以上,小麦品种经过9次换代,平均亩产已由1949年的不足百斤增加到目前的接近800斤,增长了近10倍,小麦良种对小麦生产的科技贡献率达40%,位居全国第一。

  提高种粮比较效益,发展农业产业化,是河南粮食持续增产的又一个重要原因。河南省围绕“农”字做文章,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将粮食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持续增效和农民的持续增收,进而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种粮比较效益低,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河南省另辟蹊径,近些年大做粮食产业文章,不断拉长以粮为主的农产品产业链条,“从中原粮仓变国人厨房,从国人厨房变全球餐桌”。近年来,全省农副产品加工业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长,已初步实现了由“卖原粮”到“卖产品”、由“中国粮仓”到“国人厨房”的转变。

  据河南省农业厅有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河南农副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已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1/4,成为全省第一大支柱产业,年产值达4000多亿元,居全国第二位。火腿肠、味精、面粉、方便面、挂面、面制速冻食品等产量居全国首位。粮食制品加工业、肉制品加工业、乳制品加工业、水果蔬菜加工业、油脂业、烟酒休闲食品业等成为六大优势产业。全省6000多万农民人均从农业产业化中收益近2000多元,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记者于振海李钧德)

参与互动(0)
【编辑:梁丽霞】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