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追星”成风 业内呼吁理性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A股“追星”成风 业内呼吁理性
2009年11月17日 11:2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11月份以来,A股市场显得格外热闹。先是华谊兄弟登陆创业板,演绎了“演艺圈红人”到“资本市场红人”的转型,文化名人余秋雨因持有徐家汇商城原始股而8年净赚上亿。之后,疑似明星“邓婕”、“徐帆”的股票账户因成功潜伏浙江东方重组而备受争议。事件水落石出后,上周五,媒体又爆出某论坛网站发贴高价求购“明星”账户。

  除此之外,股神巴菲特、基金经理王亚伟以及“最牛散户”刘芳所投资参与的股票也无一不受到投资者的密切“跟踪”。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追星”跟风投资很容易掉进陷阱,投资者对此需要保持理性。

  “追星”追到“演艺圈”

  资本市场对“明星”股的追捧由来已久。

  2007年,“最牛散户”刘芳在ST金泰上的神话曾经一度引发市场对刘芳所持个股的追捧。两年过去后,刘芳的选股威力再次“爆发”。

  11月13日,沈阳机床正式公告了大股东30%股权对外转让事宜,这也意味着冲着公司重组预期在第三季度杀入的“最牛散户”刘芳,又一次“押注”成功。

  而“明星基金经理”王亚伟也已经成为资本市场的投资主题之一。海特高新因“王亚伟效应”创出年内新高,昆明制药也因三季报显示被王亚伟重仓,股价屡创新高。

  从比亚迪到大杨创世,再到佛塑股份、国恒铁路,巴菲特继续在A股这个他并不参与的市场缔造着神奇。比亚迪自从有巴菲特加盟后本身也成为了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佛塑股份联手比亚迪投资动力电池的消息很早就有,但是在10月21日公司公告增资项目之前,股价还是有了剧烈的反应;在巴菲特溢价31%收购美国第二大铁路营运商的消息刺激下,国恒铁路更是应声涨停。

   而市场对“明星”股的追捧逐渐由资本市场扩散到“演艺圈”。

  中电广通三季报中报出第二大流通股股东是“郭冬临”时,连续迎来两个涨停;而“邓婕”、“徐帆”持股的浙江东方在复牌后更是迎来三个无量涨停。虽然监管部门已经介入调查浙江东方重组事宜并且证实,此名字非彼明星之名字。但是市场对于“明星”账户的追捧似乎并没有停止。上周五,媒体爆出的某论坛网站发贴高价求购“明星”账户则再次把“明星”炒股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追星”风险很大

   如果说投资者跟随明星基金经理王亚伟将福建南纸“拉涨停”并不离谱的话,那么跟随“娱乐明星”的名字投资似乎透露出投资者的不成熟、不理性。

  “虽然股市并不禁止明星炒股,但明星炒股的优势是普通投资者所不可及的。因为明星们有着广泛的社会关系,而这种社会关系在投资的过程中就会转化为一种直接的经济利益。”上海证券资深策略分析师蔡钧毅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并不认为明星持股必然有内幕交易,但是‘明星’本身所具有的市场号召力常常会引起股价的波动”。

  “从王亚伟到巴菲特,再到娱乐明星,近期由于‘名人效应’而对公司经营题材的热炒,反映了某些中小市值股票已经有一定程度的泡沫了。”国泰君安策略分析师时伟翔对本报记者说,“个人投资者最好不要跟风投资,因为这种公司发生巨变的概率比较低,投资者很难准确抓住‘题材股’。再加上这些小盘股的股价泡沫已经很明显了,投资者盲目跟风,很可能成为接最后一棒者。”

  “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中,并不是有明星参与的股票其股价一定会涨。明星虽然具有信息优势,但并不一定有内幕信息,所以跟明星买股的风险非常大。”中信建投首席策略分析师陈祥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投资者需要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明确自己买卖股票的依据,不能因为别人的某种行为而影响自己的投资判断。

  难道都是巧合?

  “明星买股没有错,错的是买入就停牌,就重组!”一位网民的评论似乎道出了投资者对于“娱乐明星”炒股的普遍看法。

  “明星概念股的活跃说明市场参与者越来越多,市场越来越活跃,市场的吸引力越来越大,这是市场的进步。”天相投资首席策略分析师仇彦英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仇彦英同时指出,盲目跟风也反映了部分投资者的不成熟、不理性。要想把“明星效应”对股市的影响降到最低,监管部门需要加强监管的力度,“像投资者所怀疑的——为什么在消息公布前有人能够准确介入?难道都是纯属巧合?投资者既然有怀疑,监管部门就应该给投资者一个相对合理的解释,而不应该随便搪塞过去。”

  国泰君安11月12日发布的“每日酷图与思考报告”中指出,“这两天开始传出索罗斯和老虎基金准备认购民生银行,以及索罗斯可能认购龙湖地产,虽然他们都是以宏观投资成名,而非选股,但是会不会在市场情绪躁动的当下,投资者会转而以大盘股的名人效应泡沫来终结另一个中小盘股的名人泡沫呢?”(陈艳红)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